分享到: | 更多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我们党都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科学的经济理论,以指导具体的经济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就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境界,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首先,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经济学发展的合理成分和有用知识,但绝不能照搬照抄,食洋不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唯一科学的理论。
其次,明确提出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
第三,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重要范畴。“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形成了关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新的重要理论成果,如何科学概括这些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一直是理论界学术界思考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新的理论范畴或概念术语的提出,回答了这个重大课题,表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在学理性和系统性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表明中国共产党在经济理论上的自觉和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因此,这一重要范畴的提出,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第四,明确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时代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要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明了方向。
第五,围绕新的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理论观点。主要包括: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坚持和发展我们的政治优势,以我们的政治优势来引领和推进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建立“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认真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问题导向,把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加快农村发展。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将优势资源集聚到重点领域,力求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新的历史飞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论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新的实际,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胜利。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经济日报:用奋斗刻写梦想的年轮2014-12-19 |
“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方略2015-05-25 |
人民日报:坚持“三个面向” 推进理论创新2015-07-24 |
人民日报:在合理借鉴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2015-07-24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5-11-24 |
张艳涛: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2015-11-27 |
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说”2016-01-11 |
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的民本情怀2016-02-04 |
“四个全面”: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2016-02-14 |
学悟核心能力 增强看齐意识2016-03-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