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遵循
南方日报评论员
//m.auribault.com 2016-05-11 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5月1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全文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深刻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问题,并对各级领导干部落实好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各项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是进入新常态,因此要求我们必须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在认识新常态上,既要准确把握核心内涵,又要注意克服错误倾向。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并没有好坏之分;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态”,什么文化新常态、旅游新常态、城市管理新常态等,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入新常态;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关键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创新这一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把握“协调”这一决胜全局的制胜要诀,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经济迈向“双中高”的必由之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而是强调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不只是一个税收和税率问题,而是要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而且,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干部干部,干字当先,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要用好辩证法,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要创新手段,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要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要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重点解决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三类“为官不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领导干部不能坐着等、站着看,更不能畏惧不前、因循守旧,只有雷厉风行、殚思极虑,适应得越快越好,才能牢牢抓住发展的机遇期、改革的窗口期。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构成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排头兵,广东必须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到认识上更加到位、行动上更加自觉、工作上更加有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发展,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确保如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