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因为考学用的脱节,职称外语已异化为一种考试工具,不仅无助于专业能力的提升,反倒束缚了专业人才的成长
日前,人社部、卫计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县级及以下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审时,职称外语成绩可不作为申报条件。(11月27日《新京报》)
近几年,从社会舆论到人大代表议案,要求对职称外语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此番人社部、卫计委联合发文,要求县级及以下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审时,职称外语成绩可不作为申报条件,尽管范围仍旧有限,也未明确声明取消这一层级职称评定的外语考试,但总算是在松绑的方向上迈出了实质性一步。然而,欣喜之余,全方位审视职称英语的合理性,并在更大层面做出改革行动,仍需加速。
有关职称外语,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是,著名作家铁流为评副高职称,考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连考12年未通过。这类故事折射出的荒唐性,充分展示了当前职称外语考试的弊病所在。不可否认,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职称外语制度,在彼时的背景下,有着推动“外语热”,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人才全球竞争力等多个方面的考量。但发展到今天,其合理性已越来越受到质疑。
从提升人才的外语能力来看,职称外语制度的效果实在难以高估。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我国目前学习英语的人数几乎超过了某些英语母语国家总人口,但从事同声传译和书面翻译的高端外语人才依然严重缺乏,能胜任中译外工作的高质量人才缺口达90%。
职称外语对于所有的技术人才作了统一要求,但因为考学用的脱节,导致其异化为一种考试工具,不仅无助于专业能力的提升,反倒束缚了专业人才的成长。除此之外,因职称英语的现实“难度”,还滋生了考试作弊的多发,反而弱化了职称考试的严肃性和专业性。
在简政放权的改革背景下,职称外语制度的改革有必要植入更多的放权理念。职称制度是国家人才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对各类职称制定包括外语在内的“统一”标准,看似是“高要求”,但在实际情况中却产生了反效应——职称考核标准与实际运用出现断裂,职称考试成为一些有真才实学者晋升的拦路虎,他们为了应付考试,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行政思维和国家视角下的人才评价标准,在根本上仍是一种错位的干预。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所强调的,职称外语考试跑偏的根源就在于,本该由学术部门或业务部门决定的事项,被行政权力过多干涉,让非专业机构来决定专业机构的事。哪些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外语考量、哪些不需要,应该由每个单位的业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具体决定,而不是人事部门。
应该看到,在当前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背景下,包括专业技术人才在内的知识分子,已经不限定于在公共部门任职,市场对他们的需求也非所有的国家职称考试所能够评定和囊括。因此,他们的专业水平如何,测评权力可完全交由第三方的专业化市场机构,同时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更多地让市场化的用人单位来制定。从国家视角来进行统一要求,既缺乏灵活性,难免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产生冲突,也与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不符。
在顶层设计层面,决策部门并非没有意识到职称外语改革的必要性。2013年3月,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就表示,职称外语改革将进行试点,按不同专业领域进行划分,突出实践要求。但到目前为止,职称外语的改革仍处于碎步走的阶段,整体化的改革依然未能推行。是时候挣脱包括考试经济等在内的利益掣肘,让职称制度与时俱进了。
至于具体的改革方向,无论是让外语成为职称评定的参考条件而非决定条件,还是通过更专业的职称细分来判定外语成绩的权重,最重要的是,要少一点行政本位,多一点市场意识,让改革在全局层面动起来。
纪 玉:从作弊看职称外语考试改革之必要2012-04-17 |
“制度性作弊”2012-04-18 |
图说:“书中自有黄金屋”2012-04-19 |
知 为:屡见作弊 职称外语考试制度亟待完善2012-04-19 |
每周快评:莫让职称英语成了人才的“拦路虎”2014-04-06 |
屈正州:“评职称免外语”的口子能否开大些?2015-06-10 |
朱昌俊:职称评审改革的步子再大一点2015-11-27 |
东北网:如何让职称评审不“变味”2009-10-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