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光明日报:剔除传统家教中的世故成分
//m.auribault.com2014-03-24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早在上世纪初,鲁迅先生就提出了“立人”的思想。孩子最早的教育是在家里进行的,是在父母等亲人的关注下长大的。“立人”的起点在家庭。家风是孩子在父母亲人最日常最世俗的一举一动中耳濡目染的身教言传。它日积月累渗透到孩子幼小心灵的深处,慢慢在孩子成长的岁月里开花结果。

    我是个特别喜欢孩子的人。但是,坦率地说,我经常害怕正视今天有些孩子的眼睛。他们年纪小小,眼里就闪烁着过于老成、鉴貌辨色、老气横秋到有点狡诈的光芒,而家长往往还得意于此。不少家长生怕孩子长大吃亏,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一套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所谓“生存之道”,使孩子从小就确立了家庭和社会、“人话”“鬼话”,两套完全不同的话语系统,养成了他们在社会上昧着良心不说真话说假话的坏习惯。

    正是这种极不健康的家教,再加上社会的不良风气,把我们的孩子变成了龚自珍笔下专门取悦歪风邪气的“病梅”,变成了孔夫子不屑的“巧伪人”。

    心正则身正,己正则人正。家风对父母长辈提出了很高的人格道德操守要求。父母长辈要抵制社会的种种不良诱惑,要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精神追求。

    在对下一代尤其是孩子的家教中,首先要剔除的就是传统文化中关于“世故”“老练”的成分。在我们家庭,从不寄希望于子女“出人头地”,只期待他们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平平安安,期待他们有一颗单纯善良满怀仁爱的心。

    为了防止出生于和平和富裕年代的下一代们过于娇纵,要让他们建立“分享”的观念,在分享中感到由衷的快乐。例如,我家凡来客人,我们会让孩子倾其所有给大家送糖送水果,招呼大家一起分享。凡客人告别,我们会让孩子在再见后再关照一声路上小心。做错了事,只要如实讲,得到的不是批评而是表扬。凡有事,要用商量的口吻征询孩子的意见,这样做可以吗?尊重他,把选择权交给他。

    家风是大把大把时间的积累,家风是一种默默而顽强的传递,是一种不惧世事沧桑不惧艰难险阻的对美好德行的顽强坚守。家风就是要让我们每个人的眼睛明亮起来,特别是要尽最大的可能和努力,让孩子们的眼睛能长久地像清澈的湖水那样,透明澄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