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资料图片
近日来,在一些网站上、微信、微博上传播着一则《2016年,这8项交通违章不再受罚了》的消息,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我市交警部门,交警部门答复称,该消息均不属实,并提醒不要轻信谣言,以免被扣分罚款,并一一对不属实的信息进行了驳斥。(相关报道见2月25日《兰州日报》五版)
所谓的“8项交通违章不再受罚了”从未见诸于任何正规媒体,也未见相关部门有所表述,可怎么就在朋友圈里火起来了呢?而且不少人还信以为真的不断转发?其实,自打出现了微信这个社交平台,朋友圈就成为所有社交平台中谣言最多的地方,成为了名副其实网络谣言传播的“重灾区”。
随着微信的快速普及,“自媒体”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用途,其传播速度、传播效果都令传统媒体望尘莫及。如今刷朋友圈、点赞、转发几乎成了众多“低头族”的“面包和空气”。微信的朋友圈搞活了“自媒体”,拉近了友情,丰富了信息量。然而,正是微信这种独特的“圈子”文化,让一些假新闻、假消息乃至谣言钻了空子。
在微博时代,不管是什么谣言,虽然传播速度很快,普及面更广,但是辟谣的声音也会随着很快响起,开放的网络空间也更容易出现各种不同声音的辩论与讨论,开放空间让“理不辨不明”,不同声音博弈终归会让事实浮出水面。与微博等开放式的信息共享不同,微信群和朋友圈构成的主要是熟人社交网络,更为私密,信任度也更高。正如传播学者指出的,熟人社交圈这种特殊的信息生态,让谣言更易被相信和被传播,同时又使辟谣更不容易。很多时候,即使知道对方传播的是不实之词,但碍于情面总是不愿当面揭穿。
不得不承认,进入微信时代,各种网络语言似乎也在拉低人们的智商。人们在不断感受“转疯了”的鼓动、“集赞送礼”的利诱、“不转不是中国人”的怂恿,“朋友圈”里的谣言呈现出病毒式传播、裹挟式转发,就是很少有人会停下来做一回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微信的影响愈加深广,谣言的危害也就愈大。“求助陷阱”伤害爱心,“伪科学”大行其道,“心灵鸡汤”断章取义,“政治秘闻”含沙射影……因为谣言不断刷存在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消解,社会心态被扭曲。长此以往,“朋友圈”必然被谣言搞得乌烟瘴气,微信难免最终会成为“危信”。
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近100年前的“五四”运动,让传统帝制禁锢下的中国人喊出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历经百年的风云时变,科技让今天的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我们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似乎还远远落后于时代,有自由而缺乏科学头脑,自由就会是脱缰野马,谣言自然也就找到了最佳的“温床”。我们确实需要在啜饮“鸡汤”的同时多一些科学之精神、独立之思考,切莫成为只知分享、转发的“播种机”;要分辨一下自己播下的是“种子”还是“病毒”,不要让自己的朋友圈成为谣言滋生的土壤。
张玉胜:食品安全应走出“自我辟谣”怪圈2011-06-20 |
王润茜:“粉丝”不是明星们的提款机2012-05-15 |
欧阳晨雨:医改不妨多倾听医生的声音2014-03-11 |
新闻时评:移动互联网上的赌球陷阱需警惕2014-06-25 |
新闻时评:移动互联网上的赌球陷阱需警惕2014-06-25 |
抢红包,抢出了“年味”还是“醋味”?2015-02-25 |
近 邻:莫让手机占有你2015-04-21 |
许山西:切莫透支《中国好声音》这块金字招牌2015-07-24 |
刘正中:《华丽上班族》的华丽之下勇于创新...2015-09-16 |
王学明:大学生网贷消费,还需三思而后行2015-11-1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