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图片评论-正文
谁来为中国儿童写科普?
王洪
//m.auribault.com 2015-11-19 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 更多

  在刚落幕的2015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上,科普童书成为各家出版社力推的重头戏。据“东方大数据”发布的2015中国少儿出版阅读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显示,科普读物已成为儿童文学和低幼读物之后,最受家长与小读者青睐的童书品种。与儿童文学中原创作品比例占绝对优势的状况不同,畅销科普读物几乎一边倒地由进口书唱主角。(解放日报11月18日)

  千万不要小看儿童科普读物的影响力。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儿童读物的滋养,这其中,儿童科普读物占据极大的份量。儿童科普读物也是激发儿童创造力,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不要认为少儿科普读物是小儿科,实际上它对于从小挖掘人的聪明才智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这已被科学所证明。

  可现实不容乐观的却是,国产儿童科普作品少的可怜,原创作者更是少之又少,谁来为中国小读者写科普,又如何来改变这种情况呢?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乏大科学家、院士学者躬身写科普读物的范例,苏步青、茅以升、李国豪、叶叔华等,都曾投身过儿童科普读物的行列,而如今,专司科普读物创作的作家越来越少,更不要说儿童科普读物了,让人记得住和还在创作的,或许只有一个叶永烈了。儿童科普读物的创作,需要丰富的知识,了解科技发展最新动态,符合青少年阅读口味,生动有趣和富有创意,并非坐在书斋里就能写出来,故所以有相当高的门槛,具备一定专业水准,花功夫才能创作得出来,符合出版的要求。

  然而,当下图书市场儿童科普读物的热销,与中国原创儿童科普读物缺失的现状,值得警醒和改变。

  国外科普童书传统深厚,很多顶尖科学家都参与到儿童科普写作中,针对孩子的科学写作,既不会过于高深,也不会专业性过强。上海作为一个作家人数众多,争创全球科技创新城市的都市,形成科技创新的浓郁氛围和厚重基石,同样需要从基础抓去,具有长远打算和战略眼光,千方百计去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科普意识和创造力,营造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氛围,夯实科技创新的储备力量,从这一点来说,儿童科普读物的创作和强化,亟待得到重视。

  破除目前国外儿童科普读物长期占据国内市场的现状,应花力气大力培养儿童科普文学的生态条件,从扶持儿童科普读物的新人做起,同时积极鼓励作家参与儿童科普读物的创作,还可以邀请现有的院士学者,动员广大科普教育工作者,以及发挥网络作家等多管齐下的做法,或通过和国外出版机构合作方式,培养新的儿童科普读物创作人才和和编辑力量,让这些人员共同加盟到儿童科普读物创作中来,为我国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创作有品质有内涵、具有中国特色的的儿童科普读物,繁荣我国的儿童科普文学,满足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和不断增长的阅读需要。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