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名联警句简短凝练,内涵隽永,是涵养底蕴文气,砥砺情操,促进人格修养的宝库。以名联为镜,可以提升看问题的视角,拓展思维的纵深度,培养出高尚的追求、博大的胸怀和抵御名利权钱诱惑的浩然正气。
上世纪60年代末,我读初中,是一名学习优秀、老师器重、同学喜欢的尖子生。“文革”期间,我被突然拐弯的时代列车甩出去,摔得晕头转向。正当自己抱定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时,偶然见到周恩来总理在南开读书时写下的那副“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的对联,如醍醐灌顶,幡然猛醒。于是,我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座右铭,借书读,找书读。在风雪怒号的塞外山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在一豆油灯下苦读,手指冻得像小红萝卜。在百米井下当采矿工,一身油一身汗地大干之后,别人打扑克下象棋,我捧书一本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如今年过花甲,回首来路,有顺境、有逆境,有美梦、有噩梦,苦过、甜过,哭过、笑过,能做到心智不迷,方寸不乱,全赖了与书为伴,楹联浸润。
在林林总总的楹联中,我最喜欢浙江宁波天童寺的那副:“花繁柳密处能拨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可立定才是脚跟”。这副联讲的虽然是佛家定力,但充满了精深广博的人生哲理。能拨开不仅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更是为人处世的真谛;可立定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更是不负初心、迎难而上的勇毅。人的一生所需要的并不多,想要的却太多。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熙熙攘攘的红尘,层出不穷的诱惑,拨不开就会被浮云遮望眼,浮躁焦虑,心散志衰,落进“悬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的险境危途。拨得开,看得透,才能像曲院风荷,出淤泥而不染;如香山红叶,霜重色愈浓。任凭风吹雨打,始终智珠在握,方寸不乱。
穿越历史天空,我们发现,无数仁人志士看重的正是这种定力。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秋瑾女侠的“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再到陈毅的“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清白做人,看重国家,看淡名利,看重气节,是历久弥新的文化标识,更是民族精神的印记。反观少数党员干部,也曾为国家和人民奋斗过,但最终在诱惑面前败下阵来,究其根源,就是丢掉了信仰,丧失了精神。精神不是虚无的,空洞的。它是一种担当,是一生的坚守,是需要用一辈子来兑现的承诺。它是“尚有雄心思马革,不因孤忿泣牛衣”,是“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是“一身偃卧蓬蒿稳,四海苍生恐未安”。说到底,精神是不慕权力,不图虚荣的奉献,是勇往直前,砥砺笃行的进取,是共产党人朝夕于是,念兹在兹,立身立世的根本。
“人其恒心,必有天助”。我们的天就是人民,忘记了人民,天就会塌。抗战胜利后,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横征暴敛,肆意侵吞民脂民膏,剑川古城西门外财神殿贴出一联:“失民心,挥鞭难回败局;握金宝,骑虎不能下山。”揭示了国民党必然失败的命运。以联为镜,以史为鉴,我们时刻不可忘记,党的根基、党的血脉、党的力量就在人民群众之中。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得到多少,而在于对使命的担当。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永远是共产党人不二的追求。
(作者为河北钢铁宣钢集体企业公司干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