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赵 畅:“从我做起,把人心扶起来”
//m.auribault.com 2015-11-26 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从2009年12月的一天来到浙江上虞海拔500多米的燕河岗,为一位名叫王松堂的独居老人买来电线、插座和灯泡而通电亮灯始,至今董国光和他的“点亮一盏灯”爱心团队,在省内外组织发起了850多次爱心活动,受益家庭4000多户;以每月资助生活的方式结对学生260名,募集善款达750多万元。

  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很感动。不仅因为这个团队的志愿者并非都是腰缠万贯的企业家抑或家庭经济条件颇为宽裕的人,其中也还有自己下岗和家人亟需借款治病的志愿者,更是因为他们近6年来的默默坚持。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痴情又如此执着?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尽情地展示其公益情怀?不为别的,只是缘于一颗真诚的爱心。是爱心,让“点亮一盏灯”团队如今成长为参天大树,并散发出馥郁芬芳。

  有人说过,公益并不是英雄行为,而是一种服务,其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埋头苦干。决不炫耀自己的才能和品格,不为自己的财力多寡来打算,并持之以恒。他们知道,一件棉衣、一个电饭锅、一床棉被、一笔助学金,都会成为一户困难家庭、一个寒门学子的渴求,而这些物品对于自己而言,都能够力所能及提供帮助。“点亮一盏灯”爱心团队的队员们,正是从这种细微处入手,给这些需要帮助的家庭以实实在在的帮助。

  爱心,维系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恰恰是受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驱使,让“点亮一盏灯”爱心团队在一次又一次的爱心扶助里,干得“无穷的快乐,无比的幸福,无上的光荣”。董国光及其他的团队在给需要提供帮助的困难家庭送服务的同时,通过深入了解体验这些困难家庭生活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他们对自己进行生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而鞭策他们再接再厉、更进一步的过程?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由英国导盲犬机构对2061名成年人进行的一项新调查发现,做一次慈善,能让人们的精神振奋24天。无论是花费时间帮助别人还是为慈善机构捐钱,这种利他主义的行为都会显示出积极的心理效应。毫无疑义,人们若能坚持做公益、做慈善,那么,快乐就能一直延续下去。

  其实,仅仅只是“点亮”其中“一盏灯”、“几盏灯”,远非董国光及其他的团队的初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点亮一盏灯”进而“点亮”“无数盏灯”,让爱传递出去,通过爱心的接力而形成全国范围星星点点的“燎原之势”,这才是他们的目标和目的所在。

  “从我做起,把人心扶起来”,“在方寸之间,你也可以创造精彩”,比抽象说教更重要也更有说服力的,不取决于坐而论道的看客而瞩望于起而行之的实践者,就是要激发每一个人的道德潜力而引导其付诸实际行动。“点亮一盏灯”的榜样意义就在于,他们从捐款捐物的具体行动开始,不仅助人困难、送人温暖,而且也点燃了感人的心香,令旁观者充沛地感受到爱心团队的火热心肠,进而被濡染被鼓舞而自觉加入到“点亮一盏灯”的爱心团队之中。

  记得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过:“我们不是完整的人,我们正在为确立人的关系和人的定义而努力挣扎。我们把人道主义作为我们身上最好的东西来体验,从而为抵达人的圈子而努力。”如果说,关心人类幸福和慈善活动是人道主义的核心的话,那么,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温暖自己也温暖别人,给自己尊严更给别人尊严,通过点亮自己的“心灯”进而去点亮更多人的“心灯”,让公益人格绽放更大的光芒,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驱使人们真正抵达“人的圈子”,不也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希冀和追求的吗?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