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罗志华:同城寄月饼是不孝?
//m.auribault.com2015-09-28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9月24日,家住武汉洪山区名都花园小区的一位父亲,收到女儿从汉口快递来的一盒月饼。他当即给女儿打电话,“不就隔一条江吗,还懒到要别人代劳?中秋节不回来就算了,寄什么月饼,我和你妈又不缺一盒月饼。”没等女儿过多地解释,父亲便挂了电话。(9月26日《楚天都市报 》)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这样一则小新闻引起很多人关注,不少人斥这个“同城送月饼”的女儿“不孝”。

  众所周知,当前,互联网与传统零售、餐饮、物流等行业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同城快递越来越常见。在年轻人眼中,似乎所有的商品都可通过快递来传送,不仅网购需通过快递送货,即使现场采购也多习惯于送货上门。不少年轻人喜欢足不出户的生活方式,而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便捷,通过手机给隔楼相望的家人定一份快餐、给孩子送一件御寒的新衣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位女儿给父母快递月饼,也许根本不是因为懒得回家,而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购物方式。“同城寄月饼”与传统的“登门送礼”固然不同,但它与“常回家看看”,显然并不矛盾。而事后,她也表示送月饼并不代表她中秋节不回家,只是想让老人先尝尝月饼而已。

  然而,年轻人认为很正常的事,在老人眼中也许另有看法。虽然快递的服务半径越来越小,但在老人心中,也许还是距离和隔阂的象征。老人的生活经历告诉他们,只有相隔甚远时,才需要鸿雁传书,过去翘首盼望邮差的日子,在他们头脑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印记,互联网已悄然将“邮差”变得随时随处可见,但老人们与互联网之间隔着不小的距离,他们一时半会难以接受这一新的改变,这一点年轻人应该能够理解。

  也许正因为存在这样的代沟,“同城寄月饼”就难免被老人作出别样的解读,不管老人是否说出自己的想法,多少也会对子女有所不满,甚至会为之感到伤心。

  可见,“同城寄月饼”,并不一定是“不孝”,但也要正视两代人对生活方式革新的认知分歧。而在中秋佳节,老人的确不是在乎月饼,老人最为珍惜的,是与子女的每一次见面机会。所以,子女尽可能常回家看看,这是最传统的一种孝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