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连 民:读书的魅力
//m.auribault.com2015-09-24来源: 西安日报
分享到:更多

  小时候,我就喜爱书。据老人讲,在我只有二岁时,虽然不认识字,却抱着书一页一页装模作样的看。后来再大一点,便一边拿着书一边在雪地上写着连自己都不认识的字而自得其乐,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好笑。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全国正进行着一场所谓的“文化革命”运动,许多人都不读书了,有知识的人被称为臭老九,书籍自然便成为了垃圾,不被人重视。许多图书馆、阅览室关门了。有一次放学,路过父亲单位的图书馆,发现门的下面已经开裂,钻进去后发现书架已东倒西歪,书籍撂的到处都是。好在没有人看管,于是我便躺在书堆里,翻看着喜欢的书籍,那个惬意劲,别提有多高兴。之后,那里便成为了我下午放学之后读书的地方,连续几年的时间里,我在那里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读书虽然好,但也有难为情的时候。记得那时家里还没有通电,晚上只有油灯照明。后来有了电,大人怕费电,晚上也就早早让上床睡觉了。我是觉可以不睡,但书不可以不读。于是为了读书,我便钻进被窝后假装睡觉,可实际上在打着手电筒津津有味地读着自己喜爱的书。记得有一次看高尔基的《我的大学》,书中描写年轻的高尔基怀着到大学学习的想法来到喀山,经历了种种挫折,使他很快明白了像他这样没有经济基础的人是无法实现读大学愿望的,于是他就到面包作坊里打工,并且接近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接受革命理论。由于他在《自由报》上发表揭露面包作坊老板谢苗诺夫剥削工人榨取利润的事,与谢苗诺夫发生了冲突,于是他组织工人进行罢工,终于战胜了谢苗诺夫。工人们取得了胜利,但不久为了不失业就又妥协了,这使高尔基感到了失望。紧接着大学生的罢课也停止了,高尔基陷入空虚、失意之中。这时革命者罗马斯来看他,给他讲斗争没有失败、革命的种子正在发芽成长,又使高尔基重新鼓起了勇气。第二天早晨,高尔基跟着罗马斯乘船去乡村继续从事革命工作。三月的天气,伏尔加河刚刚解冻,当年轻的高尔基登上船,一轮太阳正冉冉升起,绚丽的阳光照亮了河水,波光粼粼。高尔基站在甲板上,船帆迎风飘起,向伏尔加河的下游驶去……读到这时,我的心中骤然充满了澎湃的激情和无穷的力量。

  进入中学,读书更是必不可少的。一本已经没有了封面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了我的挚爱。尽管书的大部分已破旧不堪,但我仍爱不释手。从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坚强的战士、一个无畏的英雄。同时我也了解了俄罗斯大地,知道了西伯利亚的森林,特别是看到了坚强的保尔与清纯的冬妮娅的爱情……

  进入大学后,我学的专业虽然是法律,但对文学的热爱依然难以割舍。有一次路过废品站,从一大堆乱纸中发现了一本《普希金诗集》,这令我如获至宝,立即花钱买了回来。我将已经破旧的封面进行了粘贴修补,每天带在身边,有空就拿出来读上一首,慢慢品味,好不惬意。同班一位男同学也是普希金迷,总是讨好我,目的就是想把书借去看几天。有一次放暑假,这位男同学见了我说,这次一定要把书借给他,因为家里要来重要的客人,后来问了半天才知道重要的客人是他表妹。难怪,在那个感情相对单一的年代里,在表妹面前能拿出一本《普希金诗集》显摆一番,当然是件很“高大上”的事,把表妹称为重要客人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我也离不开这本心爱的书。最后经过讨价还价,俩人把诗集一分为二,一人一半。两个人都伴随着心爱的书,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假期。

  每当回忆起这一件件与书有关的往事,心中就泛起幸福的浪花。书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多少鼓舞人的力量。

  然而,在电子阅读非常普及的今天,看到身边的许多年轻人整天捧着手机,沉湎在流水般的信息中不能自拔,心中不免生出许多的隐忧。在此,还是祝愿今天的青年朋友们,放下手机,捧起书吧,美好的阅读,会给你生命无穷的力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