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前几天,我作为面试考官,去外地参加了一场考录乡镇公务员面试。共有29名考生参加面试答辩,他们都是大学生村干部或“三支一扶”的大学生,已经在基层历练了好几年,但对农村工作似乎并不熟悉。
先来看看他们的面试表现吧。面试时间总共15分钟,伏案写稿子用时过半的人,占了总数的一半还多,很多人似乎不会脱稿说话。有两名考生直到计时员提醒“还剩3分钟”,才匆匆照本宣科,最后还没有念完,更别说用群众鲜活的语言答题了。这说明很多人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比较差。如果面对群众,也要先写一个稿子才能说话吗?
三道试题中有两道都涉及农村常见问题,如果深入农村工作过,答好这两道题并不算难事。但是,很多人的回答却空洞无物,没有一点具体的措施和办法,甚至连一些正在乡镇推广实施的现有制度,都没有一个人提及。这暴露出他们对农村工作的陌生,几年的基层历练效果还不够理想。
也许正是基于农村工作经验的不足,从他们的衣着和答辩模式上,就能看出不少人参加了“专业培训机构”的培训,下了不少工夫。在答题套路上,很多人都沿用培训机构给出的固定模式,好像师出同门,表达不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种宁可在表面上用力却不愿苦练内功的做法,在面对千差万别的农村工作时,恐怕难以应对。
或许有人会说,他们参加工作没几年,经验不足也是人之常情,不能拿“考官”的水准去要求“考生”。但是如果深入排查一下他们的履历,这种观点就值得商榷了。
这些大学生村干部是2008年、2009年参加工作,时间已有六七年;“三支一扶”的大学生,最少也要有两年以上的工作年限。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锻炼,很多人把简单的试题答成如此水准,真是大跌眼镜。
这就是我对乡镇干部队伍的担忧——虽然年轻人有志扎根基层干事创业令人欣慰,但从他们面试答辩的情况看,要指望他们加入到乡镇后,迅速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质量,恐怕还得下不少工夫培养。
光明网:美国直选总统,我们直选村官2008-11-06 |
光明网:美国直选总统,我们直选村官2008-11-06 |
南方日报:立足本土教育培养农村精英2009-05-20 |
南方日报:立足本土教育培养农村精英2009-05-20 |
李思辉:关注十八大的大学生村官代表2012-11-07 |
蒋 理:大学生村官“不在村”的思考2012-12-25 |
一句话评论2012-12-25 |
新华时评: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大学生村...2009-03-30 |
新华时评: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大学生村...2009-03-30 |
快评论2013-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