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统留扇时间的门
虞金星
//m.auribault.com
2017-12-04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人物】民间音乐传承人申嘉彤
【事件】山西姑娘申嘉彤从小学音乐,爱好民间音乐和传统乐器。上大学专门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后,她更四处寻访山西的民间音乐传承人,拜师讨教,想为流传几百年的山西民间音乐留存更多资料,让传统民间音乐绽放时代光华。“非遗”项目兴县香坊戏传承人白爱明被申嘉彤的努力感动,决定将香坊戏的剧本、曲谱等珍贵资料传给她。申嘉彤也由此成为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之一。申嘉彤还希望以香坊戏为题,写一篇探究山西民间音乐发展和传承的论文。
【点评】
什么是时髦?如何追求时髦?追求什么样的时髦?申嘉彤说,“我要做个不一样的‘90后’”。因为从小就热爱音乐,始终秉持传承民间音乐的情怀,学习并传承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成了她的“时髦”,让人由衷感佩与赞叹。
文化传承要“说”,更要“做”。无论是“传”还是“承”,都是动词而不是名词。“非遗”保护,相较于理念上的重视,身体力行的实践更重要。像申嘉彤那样,在别人忙着过节时,她能带着笔和本,想方设法地采访民间艺人,这种言行合一的精神就是文化传承的最好姿态。只有在理念的基础上,往实践的方向更进一步,时间才会给我们留一扇门。
传承,正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要“传”得下来,就得为那些即将消散的艺术争取时间。为何在文化保护中,我们会用到“抢救”一词?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这些看起来或许有些过时的文化艺术,在将来的某个时间,会不会再次被激活,产生影响民族、影响人类的新价值。只有尽力保存,向未来争取时间,才有新的可能。即使不能活态留存,能多留存相关的文字与音像资料,也就多一分可能。毕竟,我们对于“失传”的喟叹已经太多了。
要“承”得起来,就得为那些尚在生活中的文化艺术注入时间元素。科班出身的申嘉彤说,她在学校做了尝试,把民间音乐的一段旋律一段唱腔引入流行音乐,同学们的反响很不错。这种尝试庶几近之。传承从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脉络。在时间上,与未来最接近的总归是当代。“承”的过程,不必也不能回避当代、回避新、回避变。
我们期待,在文化传承与时间的较量中,有更多像申嘉彤这样的青年加入。惟其如此,时间才能为我们开拓更宽阔的路。
【网言网语】
好样的,年轻人要向你学习,传承一些值得传承的东西。
——@平杰
守是守不住的,要发扬光大就得有人学,有人乐教善授。
——@武工队
【事件】山西姑娘申嘉彤从小学音乐,爱好民间音乐和传统乐器。上大学专门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后,她更四处寻访山西的民间音乐传承人,拜师讨教,想为流传几百年的山西民间音乐留存更多资料,让传统民间音乐绽放时代光华。“非遗”项目兴县香坊戏传承人白爱明被申嘉彤的努力感动,决定将香坊戏的剧本、曲谱等珍贵资料传给她。申嘉彤也由此成为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之一。申嘉彤还希望以香坊戏为题,写一篇探究山西民间音乐发展和传承的论文。
【点评】
什么是时髦?如何追求时髦?追求什么样的时髦?申嘉彤说,“我要做个不一样的‘90后’”。因为从小就热爱音乐,始终秉持传承民间音乐的情怀,学习并传承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成了她的“时髦”,让人由衷感佩与赞叹。
文化传承要“说”,更要“做”。无论是“传”还是“承”,都是动词而不是名词。“非遗”保护,相较于理念上的重视,身体力行的实践更重要。像申嘉彤那样,在别人忙着过节时,她能带着笔和本,想方设法地采访民间艺人,这种言行合一的精神就是文化传承的最好姿态。只有在理念的基础上,往实践的方向更进一步,时间才会给我们留一扇门。
传承,正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要“传”得下来,就得为那些即将消散的艺术争取时间。为何在文化保护中,我们会用到“抢救”一词?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这些看起来或许有些过时的文化艺术,在将来的某个时间,会不会再次被激活,产生影响民族、影响人类的新价值。只有尽力保存,向未来争取时间,才有新的可能。即使不能活态留存,能多留存相关的文字与音像资料,也就多一分可能。毕竟,我们对于“失传”的喟叹已经太多了。
要“承”得起来,就得为那些尚在生活中的文化艺术注入时间元素。科班出身的申嘉彤说,她在学校做了尝试,把民间音乐的一段旋律一段唱腔引入流行音乐,同学们的反响很不错。这种尝试庶几近之。传承从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脉络。在时间上,与未来最接近的总归是当代。“承”的过程,不必也不能回避当代、回避新、回避变。
我们期待,在文化传承与时间的较量中,有更多像申嘉彤这样的青年加入。惟其如此,时间才能为我们开拓更宽阔的路。
【网言网语】
好样的,年轻人要向你学习,传承一些值得传承的东西。
——@平杰
守是守不住的,要发扬光大就得有人学,有人乐教善授。
——@武工队
编辑:张苇柠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