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人们从范雨素身上看到了自己
乔杉
//m.auribault.com 2017-04-27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这两天,一个叫范雨素的农民工突然火了,她在《我是范雨素》中记叙了自己及家庭十多年来的经历,一夜之间成为爆款文。有网友评论称:“没有激烈言辞,甚至没有突出的感情色彩,作者是自己人生的亲历者,也是周围人人生的记录者。大社会,小人物,跃然纸上。”(4月26日《北京青年报》)

  虽然现在对范雨素的这篇文章,以及她的文字,有着各种各样的溢美之词,但我始终以为,以文学的名义把范雨素捧得过高,是站不住脚的。如同余秀华的诗走红一样,如果没有强大的身份反差,恐怕很难吸引注意力。而走进去之后,真正打动人的,是她的经历,以及她对经历的态度。

  文学是什么?对于有的人来说,可能是别人的生活;对于范雨素来说,则是自己的生活。在这篇文章中,范雨素用极其平静的笔调,讲述了母亲的故事,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讲述了她看到的一些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人,大多生活得很卑微,也有“富豪榜”中的人物,但不管是谁的故事,范雨素都极其平静,就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只是温和地讲着故事。

  应该说,范雨素的起点并不高,即便现在,生活依然很窘迫。很多人在范雨素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过去。虽然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很多人拥有多姿多彩的人生,但对于不少人来说,在并不遥远的过去,其实也过着范雨素那样的生活。即便现在,很多人依旧过着庸常的生活,有着许多柴米油盐的痛。范雨素讲的是自己的过去,何尝不是很多平凡人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在面对平常甚至艰涩生活时,范雨素表现了那种平和,以及匍匐在平和中掩抑不住的坚韧。如同余秀华一样,范雨素可谓底层人群的代表,在生活面前经常表现出随波逐流,有着不能主导自己人生的一面。但在其内心深处,依然有着文学的故事,依然有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心灵畅想。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与生活决斗的姿态,但他们也并没有向生活低头。他们如同原野里的“狗尾巴草”,在风雨世界里,有一些不由自主,也有自己的坚持。

  在这个除却成功再无信仰的时代,这种对生活的不抱怨不懈怠,显得是多么的可贵。人们从范雨素身上,看到了一种叫做坚持的东西。这种可贵的坚持,何曾没有存在于自己的身上。范雨素讲述的,对于底层人来说,可能是自己现在的状态;对于中产阶级来说,这可能是自己曾经的过去。更为重要的是,不管处境如何,人们心里都认为,这种坚持,这种平静,对于人生是重要的,能够支撑自己走向未来,走向风雨。

  这是一个关于文学的故事,又何尝不是一个关于时代的故事。真正的文学,其实就是人们在心中还有一团火,即便命运多舛,对于未来依然有着自己的梦想,对于现实依然有着自己的思考。这种梦想与思考,如果发生在一个以码字为生的人身上,不足为奇,但发生在范雨素这样的农民工身上,显得难能可贵。忽视其身份与文学的反常,孤立地追捧范雨素,是不客观的;忽视范雨素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她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思考,也是不全面的。

  人们从范雨素身上看到了自己。有的人看到了自己的过去,有的人看到了自己的现在;有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外在,有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内心。范雨素以一种平静的笔调,让人们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在这里,范雨素的文笔到底好不好,未来能不能靠文字吃饭,其实已然不重要。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