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快言快语-正文
风评
郑超
//m.auribault.com 2016-06-2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自主招生会成为鸡肋吗

  6月13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2016年自主招生考试同步开考,两所学校均设置了笔试、面试两个环节,考题中不乏一些社会热点。

  自2015年起,全国统一安排自主招生考核在高考后进行。自主招生是新高考改革方案的过渡,考生参与积极性不如以前,考后的学生大多心里有数了,不会去做自己没希望的努力。的确有学科特长的学生,但比例毕竟很少,而且这种考生考核的标准又难以把握,自主招生只会成为越来越小众的招生行为。所以,大学和学生双方都没积极性。

  最重要的是,新高考改革比较彻底的方案3+3考试模式,最大的突破就是淡化分数,实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录取参考。今年部分高校在部分地区开展“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即以学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高校测试成绩为依据的综合评价。自主招生的初衷也是淡化分数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模式。如果新高考方案正常落实,那么,自主招生的补充性在哪里?会成为鸡肋吗?

 最好的教育是选择最适合的学校

  小升初是比高考还闹心的升学,因为没有考试。越是教育发达地区,小升初的矛盾越突出,主要是优质教育不均衡导致的。教育部门和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操碎了心。最近,北京城区小升初进行了电脑派位。北京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东城区教改走在了前列,所以东城能说“优质初中资源覆盖全区”。但优质教育均衡是相对的,即使全北京的初中校都是人大附中的分校,还是存在教育不均衡的现象。

  从怀孕开始,家长就为入学焦虑。中国孩子负担是最重的,起床最早,背着最重的书包,做最难的奥数题,考最难的试卷。通过现象看本质,这充分说明,中国家长负担是最重的——不只是物质负担,很大一部分是精神负担。大部分家长都信奉“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一句话,教育有教育的规律,最好的教育不是最优质的学校,而是选择最适合的学校。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中国教育最经典的致幻剂。

 大学排行榜有总比没有好

  每次大学排行榜发布,都搞得动静很大。在高考志愿填报前公布大学排行榜,其影响可想而知。由此推测,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QS全球教育集团6月14日发布的2016年版《QS亚洲大学排名》,很懂中国。

  任何大学排行榜都会有大学很受伤,也会引发各种口水战。目前,国外大学排行榜标准不一致,有的是按学术,有的是按教学成果,有的是按科研,有的是按人才培养……这些排名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学进行改革,很有必要,有总比没有好。

  大学评价体系很复杂,很难有一个标准。大学排行榜在美国、英国是有意义的,因为美国、英国的大学都是综合类的,但中国的大学由于历史原因有许多是单科类型大学,把不同类型的大学放到一起大排名,并不科学,而且,以学生多少、专业多少的标准来排名也是有问题的。实际上有许多非综合型大学的某些学科,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是一流的,以学科强弱排名相对比较合理。如果考生、家长以此排行榜来填报志愿,会产生误导。

 高招录取少些秘密多些公开

  这两天,北京、重庆、山东、吉林等地高考阅卷现场陆续向媒体开放。高考试卷评判是否公正公平?录取是否公正公平?高考试卷评判、录取设置的秘密程度越高,社会的疑虑就会越多。

  关于高招,在网上严格按高分到低分录取,没有什么不能公开的。尤其是未来新高考,带来的是新的录取方式。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乃是关乎新高考是否成功的标志。

  建议每所学校的网上录取全程录像,资料保留30年。一旦有人对当年的高招录取有疑议,录像资料随时可供查询。这样,还可以有效防止点招现象。高招录取,秘密越少,公正公平的系数越高。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