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快言快语-正文
高调“示穷”为哪般
//m.auribault.com 2016-01-12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高调“示穷”为哪般

  云南大理 唐子阳

  近日,某贫困县的县领导将争取到“贫困县”的“帽子”作为政绩,不仅在政府网站上发布“特大喜讯”,还在县内公告栏上打出“热烈祝贺某某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等字样。贫穷落后本身就不是光荣的事,该县还如此大张旗鼓高调“示穷”,着实令人费解。

  在当下扶贫脱贫的大背景下,有了“贫困”的帽子,就有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因而“贫穷”变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为了夺得“贫困县”“贫困乡”称号,本职工作没做好,却在“争贫”上费尽心思。在他们看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结果,帮扶救助的优惠政策就落在了那些有“实力”去“争贫”“炫穷”的地区,而真正贫穷落后的地区却得不到帮扶。

  对于这种“争贫”“炫穷”的怪现象,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提高警惕。有的领导干部思想懒惰,不愿意主动探索脱贫发展的新路子,只等着上级拨款救济;有的怕担责任,不敢大胆尝试、勇敢创新;还有的固步自封,“本领恐慌”导致不知道该怎么带领群众开拓创新;还有的只为了自己考核晋升的“漂亮数字”而去“争贫”。这既是思想观念出现了偏差,政绩观出现了扭曲,也是对中央扶贫攻坚战略的曲解。

  要解决这种怪现象,上级领导部门一定要严加整顿,不仅应对“主动”贫困、不思上进的领导干部严厉惩处,更应教育培养干部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其脱贫攻坚的主动性。

  “结拜式腐败” 反映权力监管漏洞

  河北沧州 王春晓

  近日,福建龙岩连城原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和县财政、交通、公安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因腐败问题相继落马,涉案人员16人,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这起被龙岩市委定性为“连城前所未有,全市、全省也不多见的塌方式腐败”案目前仍在查处之中。

  “滥用权,向钱看”代替“为人民服务”成为连城“结拜七兄弟”的“宗旨”。通过结拜,组成强大的“关系网”,铲除异己、谋取私利,也就形成了塌方式的腐败。

  结拜式的腐败,折射出领导干部信仰的缺失。媒体报道称,结拜“七兄弟”定期聚会,认为“组织靠不住要靠自己靠朋友”。作为领导干部,他们却毫无党性修养,将个人凌驾于党委之上,出现了“兄弟大于组织”的怪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连城“七兄弟”的“铁关系”,是长期形成的,这反映出当地监督不严的问题。破除结拜式腐败,需完善干部问责制,打破官场“关系”网。党委部门应扛起主体责任,纪委也需要落实好监督责任,要牢记人民利益永远大于“人情”,敢于对问题干部出重拳、下猛药,对贪腐官员坚持“拔出萝卜带出泥”,破除官场“关系网”的潜规则。

  健全群众监督机制,是打好反腐“持久战”关键。要破除一些地方“反腐全靠巡视组”的诟病,就得充分发动群众,并利用好网络、信件、媒体等监督举报渠道。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结拜式腐败”的发生,在全社会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监督氛围。

  “结拜式腐败”的发生,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守纪律、讲规矩,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不能搞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交换。尤其是领导干部,更不能立山头,搞小圈子,任人唯亲,否则都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