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让文物活起来要把握变与不变
毛建国
//m.auribault.com 2018-03-14 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 更多

  活化闲置文物,也是另一种文物守护。2017年岁末,随着《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的播出,文物变成了“网红”,博物馆也变成了“网红”。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成为业内人士的关切热点。(3月13日《北京青年报》)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文物大多高冷,有点难以接近,“活起来”的难度比较大。可2017年12月开播的《国家宝藏》,却让“正经到骨子里”的博物馆成为“网红”。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有一定的内因。

  一种流行现象的出现,背后往往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心理。博物馆成了“网红”,不禁让人想到一段时间以来,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节目全线走红。这些文化热点的产生,与当代国人强烈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与当代国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时代潮流息息相关。让文物活起来,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风口期。

  当然,在几枝出墙红杏背后,存在着“沉默的大多数”,有些博物馆陶醉于孤芳自赏之中。现在的问题,可能不是公众有没有欣赏文物的需求,而是能不能有效对接和满足公众的需求。

  文物不是尘封的古董,对待文物不能有古板的心理,但在推广文物的过程中,也不能放任消费主义,更不能走上“娱乐至死”的道路。近年来博物馆第一次大规模“吸粉”,来源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为什么吸引人,特别是吸引年轻人?沉淀其中的岁月静好,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启示我们,让文物活起来,有变也要有不变,变的是表达方式,不变的是文化气质。

  目前,我国各级博物馆已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参观人数与日逐增,这是文化复兴的新气象。把握住变与不变的关系,采取现代化的表达,坚守文化人的气质,带来美好的体验,就能让文物活起来,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