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一套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圈的“新宠”。意蕴深远的传统文化符号竟与“神马、大神、有木有”等等网络流行词产生了一系列神奇的“化学反应”。这套表情包的设计者就是“汉仪陈体甲骨文”字库设计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楠及其团队。“我认为甲骨文的设计与推广应该是结合当下的,活化的,不希望把它塑造成高深莫测拒人千里的文化符号。汉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化脉络不断的保证。”
用“甲骨文表情包”解读甲骨文,将古老而厚重的文化记忆“复制”到现代生活中,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这真是一个好主意。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厚重的传统文化而言,进行原汁原味的复制和借鉴,显然有点保守和僵直。将其文化记忆和精神融入现代生活,才是更为现代的文化转化方式。
要有虔诚的传统文化敬畏感。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人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精华,它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道德观念,它是“我们”的,具有典型的中国精神、中国风度,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更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虽然今天已经进入21世纪,这些文化记忆和精华,一点都没有过时。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对工业化文明带来更为细腻的滋润和影响功效。比如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到了21世纪,三十年河西的西方文化将逐步让位于三十年河东的东方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因此,今天的我们要树立虔诚的传统文化敬畏感,放在社会发展的最高处,当作“须臾不可离也”的精神家园。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记忆的根基上,创造更多持久与和谐发展。
要有忠诚的文化保护意识。之所以提出文化保护意识,是因为,当下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国际社会,不同文化间存有这样那样的交融交锋和博弈,人们就容易出现精神迷茫和价值迷失。比如有人就对西方文化过于崇拜,而对于传统文化有所忽视,以至于不少传统文化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了疲软和后继无人的态势。印度国会议员曼万达说:“文化认同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身份认同之一,如果我们丧失了自己的文化,我们将成为生活在自己土地上的文化难民。”文化断了根,民族没了魂,社会没有了传统记忆,这当然是一种巨大的软实力损失。因此,今天的我们,才要登高望远,将文化保护和继承,当作义不容辞的发展责任、精神责任,让传统文化在我们手里得到复兴和光大。甚至要敢于和各种戕害传统文化的不良做法坚决斗争。留住我们的根,留住我们的魂。
要有与时俱进的文化转化和发展意识。文化申遗、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其最终目的是要让文化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和继承。因此,今天的我们,在盘点和整理传统文化遗产的同时,更要树立紧迫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意识,通过各种文化创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传统文化的面孔不再是呆板的、抽象的,而是鲜活的、水灵灵的,人们当然就非常喜欢。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乐其心不违其志”的方式,用时尚化的方式来解读古老文化,让传统经典和文化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产品。让传统文化好懂、好听、好读,成为不可或缺的最爱,传统文化就能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转化路径上,越走路越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