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彭 飞
//m.auribault.com
2018-01-23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以追忆青春为主题的电影《芳华》《无问西东》接续上映,引发热议。“这才是真正的青春年华”“让我想起了许多往事”……观影者中不少是年轻人,却依然唤起了他们记忆中更年轻的岁月。与此同时,微信朋友圈流行起一波“晒出18岁照片”的风潮,“谁还没年轻过”的霸气评语背后,也隐含着对青春易逝的无奈和感慨。
有人觉得矫情,明明还是年轻人,为何总要追忆过往,叹息匆匆?其实,感慨只是一部分情绪,我们怀念青春,是在岁月中找寻独特的自己,从而在个人成长的历史中发掘当下生活的意义。正所谓“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几乎是每个人必须回答的根本性问题。
个人成长的历史,往往为人生提供一面镜子。史学家司马迁曾这样描述《史记》的意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个人成长的历史虽不能与朝代更迭同日而语,但都为我们在时间维度上打开一个比较和反思的空间。“谁的青春没有遗憾”“如果可以重来,我会……”在时间的流变中,我们不断回到过去,汲取经验和教训,从而变成更好的自己。年轻的资本就在于:不仅能够在成长中明辨是非对错,更有充分的时间修正人生轨迹,拥抱具有无限可能性的未来。
个人成长的历史,也常常是播种和收获“初心”的园地。今天,无论你是早早地功成名就,还是在为明天的生计辛苦奔波,个人成长的历史提醒我们:不管经历多少风雨,比照来时的路,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当然,葆有一份个人成长的“历史感”,并不代表就要沉湎于过去,更不意味着走向世故圆滑,进而丧失敢为人先的担当和勇气。恰恰相反,对个人历史的尊重和敬意,要求我们以审慎克制的智慧为前提,保持更加开放、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胸怀。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这对于成长中的青年来说,尤为重要。
怀旧怀出“历史感”,这样的怀旧才值得。
编辑:张苇柠
人民日报:如何定义我们的时代气质?2014-01-13 |
文汇报:争当敢于担当的模范2014-04-08 |
张天潘:“另类”80后导演的商业潜行与文...2015-02-09 |
刘大山:保护老字号 重在传承中创新2015-08-27 |
悉尼卡通:少女时代的青春好在“心理真实”2015-11-26 |
内陆飞鱼:谁是华语乐坛半壁江山?2016-01-05 |
生肖猴,为何让洋品牌占了先机2016-02-05 |
纪念“九一八”,莫忘国耻强我中华2016-09-19 |
中国电影不需要第二个周星驰2017-07-11 |
《悟空传》强行用“水浒模式”改编成长寓言2017-07-18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