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在一次演讲中谈道,现在的大学文化里,丢掉了为学之本的“修身”,忘记了教育或学习的初心:“学以为己。”他呼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学会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髓,不要盲目西化,要重拾教育自信和文化自信。
谢维和的说法揭示了当前我国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七个国家发展战略,每一个战略目标都与教育密切相关。所以说,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而发展教育的关键,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全面开展文化教育,以文化人,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作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总纲的《礼记·大学》指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诚意”“正心”,进而做到“修身”。也就是说,学习文化知识的目的,在修养自身,陶冶品格和德行,提升道德素养,从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目标。牢牢抓住“修身”这一为学之根本,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巨大支撑。不过,还必须看到,距离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扎根中国,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固然需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髓,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必须从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切实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大中小学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毋庸讳言,有些学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和性质认识不够清晰,还不能全面深刻的领会、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认识不清晰,尚不能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有引导学生学习某些不符合现代理念、甚至违背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不良内容的现象;对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缺乏必要的分辨能力,受社会上各类所谓的“国学培训”的影响,违背学生实际,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有贪多、偏深、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简单模仿古代“经典教育”的做法;广大教师传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不足,尚不能很好地胜任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现行教育体系中的各门课程的关系缺乏必要认识,普遍存在孤立地对待传统文化教育的现象,甚或用应试教育思维来理解、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尚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保障,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黄 啸:马年春晚出来遛了一遛,喜大普奔2014-01-22 |
高中“走班制”离我们还有多远?2014-12-26 |
科教时评:高中“走班制”离我们还有多远?2014-12-26 |
杜??杰:3800元花轿抬出婚礼“新风尚”2015-07-23 |
陈 宪:优化支撑创业创新的生态系统2015-08-18 |
文艺当以传承培育中国精神为己任2015-10-27 |
让传统文化“随时脉动回来”2016-04-11 |
以文化的方式向世界说明中国2017-02-14 |
立德铸魂 凝心聚力2017-10-01 |
在伟大新时代勇担使命2017-11-0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