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近日燃爆屏幕。节目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创新呈现国内九大博物馆的27件一级文物,点燃了观众对“国家宝藏”的热情。
博物馆与电视综艺的结合,庄重而不失活泼的表达,独创的“纪录式综艺”样态,都成为节目的创新之处。《国家宝藏》这样的文物类节目的兴起,满足了人们对文物从认识到深入了解的需求,契合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从粗浅到精致的追求,正成为一股新的热潮。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宝藏》不仅通过剧场形式演绎了文物的“前世”,讲述了围绕文物所展开的轶事,还为文物寻找到“今生”有关联的人,让国宝的今生守护人讲述他们与国宝的故事,让国宝活起来。
于是,我们看到了几代守护故宫文物的梁家。从梁家第一代故宫守护人辗转全国16年将石鼓护送到南京,到抗战胜利后梁家第二代将石鼓毫发无损地运回北京,到如今第五代梁金生继续守护着石鼓和其他文物,清点故宫文物。我们看到了著名建筑师梁思成的弟子、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总设计师张锦秋,她缓缓地讲述着文物阙楼仪仗图的故事,诉说着她对文化遗产的情感。还有许许多多考古工作者、文博志愿者、普通老百姓,从幕后来到了台前,讲述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领略泱泱大国文化遗产的魅力。
《国家宝藏》不仅让我们认识了解文物,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也让我们认识这些与国宝有关的人。如果说先人赋予了文物的历史价值,那么这些文物的今生守护人则赋予了文物的当代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成为文物的另一个“宝藏”。正是有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文物才能历经数劫,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正是有他们默默无闻的守护,文物才能拭去历史的蒙尘,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文物,不仅是博物馆里的宝贝,也是一份活着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宝藏。探索文物易为现代观众接受的表达,挖掘文物在新时代的价值,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让更多人加入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才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当下之意。
李昌禹:要存古,更要出新2014-08-11 |
文化点评2015-11-23 |
让历史文物“活”起来2016-03-18 |
守望文明是所有人的事2017-03-27 |
守望文明是所有人的事2017-03-28 |
“博物馆日”别变成“博物馆游”2017-05-18 |
让世界遗产留下来“活”起来2017-07-11 |
在“灵魂发育”季节遇见文化2017-09-15 |
经典艺术盛宴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享受2017-12-05 |
经典艺术盛宴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享受2017-12-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