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自信 荧屏多清流
曹玲娟
//m.auribault.com
2017-06-22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央视《出彩中国人》第三季的舞台上,出现了一群平均年龄超过72岁的老人。这些来自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的老人中,有新中国第一代大飞机的副总设计师,有将一生奉献给大漠戈壁核试验基地的将军,有各个领域的专家和高级工程师。他们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奔赴祖国各地。当他们唱起《我爱你中国》时,感动无数人。
最近,电视节目中类似的感人画面越来越多。在刚刚结束的上海电视节现场,有人将这种荧屏现象概括为“公益元素多起来,文化类节目热起来”。越来越多的镜头正在对准正能量、生活当中的真善美,荧屏清流处处,汇聚成一番崭新气象。
的确是新气象。曾有一段时间,荧屏一度流行着对观众喜好的简化、志趣的矮化,陷入“既不攀登正能量的高峰,又不触碰负能量的底线”的尴尬。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直接原因,是政策有意识的引领。凝聚价值观,是传播媒介的天然使命。对于电视节目而言,除了迎合观众的趣味,也要能引导观众的审美。而引导审美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有美的内容能够提供给观众。应当肯定,在这一方面,相关主管部门不但没有缺位,而且出台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政策予以主动引领,比如要求卫视节目结构中有30%的公益类节目等,从制度角度保障着荧屏内容构成的健康合理有序。
也不能忽视各节目制作方的主动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节目制作方认识到,一味追求一时的简单娱乐,无法给人留下回思的甘甜,长此以往,也无法获得观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如同简单搞笑永远不能取代高级幽默,随着电视制作水平的进步,自然会有越来越多基础较好的电视节目展开更高层次的追求,探索更深远的影响力。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观众自身。从《见字如面》到《中国诗词大会》,从《朗读者》到《诗书中华》,这些以往的深夜节目为什么能够热起来、火起来,最主要的还在于观众的支持。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体会到,这些节目契合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审美追求。无论是《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还是《诗书中华》中的曲水流觞的舞美设计,都是植根于中国人细胞中最深远的记忆,而这些记忆的复苏,正是我们中国人寻根溯源、追寻自身文化精粹的真实映照。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文化自信。有人说,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是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正有着空前活跃的经济活动、空前频繁的文化嬗变,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寻找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以及中国人今日骄傲自信的现实逻辑?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最有价值的精神构成,正是这份文化自信,将我们个人的生命与脚下的大地以及这个时代紧紧相连。也是因为这份文化自信,让荧屏涌动更多清流,焕发出新的生机。
最近,电视节目中类似的感人画面越来越多。在刚刚结束的上海电视节现场,有人将这种荧屏现象概括为“公益元素多起来,文化类节目热起来”。越来越多的镜头正在对准正能量、生活当中的真善美,荧屏清流处处,汇聚成一番崭新气象。
的确是新气象。曾有一段时间,荧屏一度流行着对观众喜好的简化、志趣的矮化,陷入“既不攀登正能量的高峰,又不触碰负能量的底线”的尴尬。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直接原因,是政策有意识的引领。凝聚价值观,是传播媒介的天然使命。对于电视节目而言,除了迎合观众的趣味,也要能引导观众的审美。而引导审美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有美的内容能够提供给观众。应当肯定,在这一方面,相关主管部门不但没有缺位,而且出台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政策予以主动引领,比如要求卫视节目结构中有30%的公益类节目等,从制度角度保障着荧屏内容构成的健康合理有序。
也不能忽视各节目制作方的主动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节目制作方认识到,一味追求一时的简单娱乐,无法给人留下回思的甘甜,长此以往,也无法获得观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如同简单搞笑永远不能取代高级幽默,随着电视制作水平的进步,自然会有越来越多基础较好的电视节目展开更高层次的追求,探索更深远的影响力。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观众自身。从《见字如面》到《中国诗词大会》,从《朗读者》到《诗书中华》,这些以往的深夜节目为什么能够热起来、火起来,最主要的还在于观众的支持。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体会到,这些节目契合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审美追求。无论是《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还是《诗书中华》中的曲水流觞的舞美设计,都是植根于中国人细胞中最深远的记忆,而这些记忆的复苏,正是我们中国人寻根溯源、追寻自身文化精粹的真实映照。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文化自信。有人说,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是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正有着空前活跃的经济活动、空前频繁的文化嬗变,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寻找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以及中国人今日骄傲自信的现实逻辑?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最有价值的精神构成,正是这份文化自信,将我们个人的生命与脚下的大地以及这个时代紧紧相连。也是因为这份文化自信,让荧屏涌动更多清流,焕发出新的生机。
编辑:张苇柠
为“有话好好说”点赞2016-02-18 |
【专家谈】习总书记“七一讲话”为何强调“...2016-07-04 |
习总书记“七一讲话”为何强调“文化自信”?2016-07-05 |
最忆是杭州,天涯共此时2016-09-05 |
中国诗词大会 立足传统文化是原创综艺的突...2017-02-08 |
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2017-02-10 |
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2017-02-10 |
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2017-02-10 |
在“诗和远方”中涵养文脉2017-02-24 |
文化综艺节目勿忘推陈出新2017-05-03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