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阅读的人少了是一个事实,但是丢书测试的结果未必就是客观真实反映。有的人喜欢读历史,有的人喜欢读现代。仅仅依靠丢书测试就想证明书籍没人喜爱了,是不科学的
上周日下午,一群神秘人出现在珠江新城的地铁站内,他们手拿着书籍,寻找合适的位置放下后,就在远处默默观察着人与书的各种相遇。这是一场试验,也可能是一种新的交流方式的开始。这一切,缘于一名叫张旭明的年轻小伙。上周三晚,他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一篇文章后,短短两天时间,不仅收获了逾5万阅读量,还聚集了120多名年轻人,成立了一个“丢书帮”试验群(11月15日《南方都市报》)。
“丢书帮”开展的地铁丢书测试,主要目的有这么几个:其一,看看是不是有人阅读;其二,看看是不是有人顺手牵羊;其三,看看有没有人传递给别人阅读。依据这次丢书测试的结果来看,大多数人没有阅读,只是把书籍挪了一个地方,还有一位女士将书籍带走了。
测试的结果应该是真实的。问题是,这样的测试结果能说明什么?阅读的人少,是不是就一定能证明,没人喜爱书籍了吗?显然也未必。阅读的人少了是一个事实,但是丢书测试的结果未必就是客观真实反映。
人们阅读书籍和吃饭是一样的,都有着自己的口味。有的人喜欢吃黄瓜,有的人喜欢吃番茄。换到读书上来说,有的人喜欢读历史,有的人喜欢读现代。仅仅依靠丢书测试就想证明书籍没人喜爱了,是不科学的。你用于测试的书籍,不见得就是别人喜欢的。这就犹如在饭店就餐,人家喜欢吃甜食,你送上的是辣味,人家不吃了,你能证明他不喜欢吃饭吗?
再说了,在地铁上阅读也不是什么书籍都适合。地铁环境嘈杂,并不利于阅读和吸收。而且,即使在地铁上阅读,人们喜欢的也只是“短平快”的文章,因为时间有限。而你用于测试的书籍都是几百页的大部头,谁有时间阅读?这种情况下,你说人家是拿回家阅读还是读到“意犹未尽”时丢弃在座位上?所以说,丢书测试出现的“很少有人阅读”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至于说“有人将书籍带走了”也不见得就能证明道德问题。要知道丢书测试中有这样一个前提,就是放在座位上的书籍,被一个个乘车人不断挪换位置,这个时候,一定有人会认为这些书籍是被遗忘的。在这种情况下,“书籍被带走了”不等于“书籍被偷走了”。
我倒想说的是,这样的测试还存在道德问题。“丢书帮”把书籍放在座位上之后,悄悄观察出现的场景,看看大家的反应,又是拍摄视频,又是拍摄照片,这和偷窥有何区别?你有什么权利用“虚假场景”观察别人的隐私?
丢书测试,能够测试出什么?对此,不能妄下定论。但在笔者看来,这种测试不过是一张伪劣的试纸。
林日新:千万别被“千万别报体”忽悠2014-07-01 |
北京晨报:私卖国际邮件应一查到底2015-03-03 |
大众话题:你在“无人超市”里看到了什么?2015-06-09 |
你在“无人超市”里看到了什么?2015-06-09 |
邓海建:你在“无人超市”里看到了什么?2015-06-09 |
罗定坤:把孩子锁车里,糊涂父母何其多?2015-07-21 |
李 伟:流年背影2015-08-03 |
网购,“纯真”就是这样被玩坏的2015-11-27 |
我在我思:网购,“纯真”就是这样被玩坏的2015-11-27 |
个人信用不是惩治随地吐痰的“痰盂”2016-02-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