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北京折叠》获雨果奖是好事坏事?
单仁平
//m.auribault.com 2016-08-24 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 更多

  中国80后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中短篇小说《北京折叠》获得了科幻界最高荣誉奖“雨果奖”,这是继去年刘慈欣凭《三体》获得雨果奖之后,中国科幻作家再一次获此殊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这次力压获奖热门斯蒂芬·金的《讣告》,堪称很不容易的一次胜利。

  《北京折叠》将科幻与现实主义做了掰开揉碎的结合,作品将北京幻想成一个可以折叠的超大城市,在一个时代不明的期间里,北京的六环路以内通过折叠不断变换场景,形成彼此隔绝的三个空间维度。其中第一空间生活着500万统治者和管理者,第二空间汇集了2500万精英白领和学生们。第三空间的人最多,高达5000万,他们大多是从事重复性工作的底层劳动者。

  作品通过描述主人公老刀为给养女筹集幼儿园学费在不同维度之间冒险穿行,展示了三个空间截然不同的社会面貌。第一空间一派上流景象,那里有的全是我们在现实世界里所知道的美好事物。第二空间充满忙碌,但秩序井然。第三空间里2000万人是垃圾工,剩下3000万靠贩卖衣服、食物、燃料和保险为生,它很像是中国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的超现实写照。

  有人从这篇小说读出了“政治批判”,并且认为西方给它奖,只能是出于政治目的。在中西政治博弈趋于激化的今天,有这种看法应当说可以理解。然而我们认为更豁达地看《北京折叠》和它获“雨果奖”,或许更加有益。

  首先,《北京折叠》讲述的社会阶层固化不是中国特有现象,而是当今全球性的共同问题。《北京折叠》完全可以写成“纽约折叠”“伦敦折叠”,或者写成“里约折叠”“孟买折叠”。“雨果奖”主要是靠读者投票来决定获奖者的,正是郝景芳触动了跨国家跨社会的痛处,她引起的共鸣才如此强烈。

  第二,中国作家近年在国际上获有影响的文学奖有成为常态之势,诺贝尔文学奖、雨果奖、安徒生奖都颁给过了中国人,这当中中国综合国力上升产生的影响,显然要大于意识形态因素造成的推动。文学和文学奖难免都有些意识形态的烙印,但中国作家获奖过程的主逻辑是世界更关注中国,从而中国作家的才华被更多发现和认可。

  第三,中国社会应当对文学的批判性有必要的适应力和接受度。文学的“正能量”不应简单理解为歌颂和鼓劲,我们的社会需要多重触动力,包括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引起社会的警醒。

  郝景芳在获奖后表示,她不希望自己的小说成真,相信这也是所有她这篇小说读者的共同愿望。她以文学夸张的特有方式指出了问题,吸引了目光,这必将有助于抵制社会分化和阶层固化的机制迎难而上,为世界添加一份希望。

  经过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尤其是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疾行猛追,中国整体科学文化水平大体克服了与发达世界的时代性差距,中国的很多创作领域历史性地站到了可以参与全球一线竞争的全新基础上。刘慈欣的宏大叙事和郝景芳关注个体、人心的“软科幻”先后获得“雨果奖”,证明了中国科幻界已经翻开了出世界级大师的新一页。

  岂止是科幻小说家,中国其他领域也都存在同一级别“爆发”的可能。去做中国厚积薄发的第一批开拓者,希望越来越多有能力做出成就的中国人拥有这个意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