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论斤卖书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周泽春
//m.auribault.com 2016-05-04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5月1日,重庆一书店在街头以全场图书每斤售价18元的价格促销,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评。(5月2日中国新闻网)

  有人评论道:经典图书原本就应该高价出售,以“白菜价”售书,是对经典图书、对知识文化的亵渎;中国的读者无法养活书店,导致书店以贱价卖书的方式维持生存,这是当前整个文化市场的悲哀,也是中国社会的悲哀:“知识就是力量”这一根深蒂固的论断受到人们的质疑,知识顶不住金钱的冲击;既然经典图书都成“白菜价”了,那么,中国文化确实是衰落了……种种评论中,充斥着愤懑、无奈的情绪。

  其实,网民之所以有以上的认识,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将图书的文化价值与图书的市场价值等同起来了;二是忽视了商家论斤卖书这一行为的积极意义。

  针对网民对论斤卖书认识上的不足,我们要形成理性的认识。一是,不同质的事物是不能比较的。文化的价值与图书的市场价值根本不能比较。知识文化是人们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升华,知识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不能以金钱量化其价值。金钱作为人们量化商品价值大小的工具,可以衡量承载知识文化的载体,即图书价值的大小。而图书的价格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图书的印刷成本、预期利润、作者稿酬、批销商折扣和销售税金,这些都可以通过金钱来衡量。把不能量化的文化价值与可量化的图书价值做比较是不恰当的。

  二是没有认识到论斤卖书这一行为对商家和读者的积极意义。首先,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商家论斤卖书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当前,电子商务、电子图书的兴起,改变着人们的购书方式、读书方式。迫于压力,商家采用论斤卖书这一降价方式,以增加读者购书量,达到其实现商业利润这一合理目的。其次,“物美价廉”是消费者的永恒追求。花更少的钱,买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是广大读者的心理期待,论斤卖书对读者是有利的。再次,图书的最大价值在于为人所用,在于武装人的头脑。如果降价促销能使广大读者收益,那么像论斤卖书这样的促销方式就是利国利民的。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读者在买促销书时要善于辨别盗版书;商家要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应该在卖书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多在购书环境、服务方式上下功夫。

  因此,我们没必要对论斤卖书这一行为过于惊诧,它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方式,对中国文化衰落的担忧也只是杞人忧天而已。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