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一遍与千遍
刘晓莹
//m.auribault.com 2016-04-08 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陕西秦镇一家有名的凉皮店门口张挂着店主人的志向:“宁叫一人吃千遍,不叫千人吃一遍。”每次路过,都被这句广告中的志气和豪气所打动。美味的食物和优秀的文艺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是相通的:维持生命并非缺它不可,但它却就是对生命具有不可思议的吸引力,让人们在温饱之余孜孜以求。

  文艺作品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早已无需证明,但优秀的标准却因人而异,见仁见智。20世纪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文中给文学经典下了14条定义,其中一条说:“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由此可见,能吸引人重读、经得起反复读,是成为经典的条件之一,这倒与“一人吃千遍”的美食,有异曲同工之妙。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歌德有一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一千个人能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遍地读也能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正是我国宋代诗话家所说的“咀嚼其艾,乃得其意”,真正的经典,即使在千万遍的重读之下,也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

  然而,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一代文学有一代文学之宿命,网络时代给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文学的终结就在眼前,文学的时代几近尾声”,米勒在2003年的《论文学》中提出了文学的“终结论”。网络彻底废除了文学作品发表的门槛,人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人人都可以成为展示者,也有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对于网络文学,追捧者有之,不屑者亦有之。负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网上作品虽然浩瀚,但沙砾多,真金少,让人无法卒读的占了绝大多数,能让千人读一遍的,已可以算作质量尚可的。网络文学的传播靠的是口碑,于是点击率、收藏量、点赞数成为最直观的评价指标,而千人读一遍还是一人读千遍,仍然是一个问题,一种选择。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文学在创新性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纵观文学的发展史,固然有其历久弥新、恒久不变的灵魂和内核,然而推动其发展、流变的动力,却是创新。从诗经到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乃至近现代的诗歌、散文、小说,随着时代大潮的前进,文学形式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当前的网络文学,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使它在释放想像力、开拓创作对象领域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网络文学创作者虽多为业余选手,但其中也不乏创作态度严谨、作品质量较高的佼佼者,那些经过大浪淘沙而沉淀下来的网络文学,还是有其含金量的。有些作品已经是近十年不更新的半成品,却仍有读者念念不忘,企盼终结;也有作者用十年时间打磨一部作品,每年更新仅几万字,作品里家长里短的日子比真的时光还漫长,而读者群却在没有时限的等待中日益壮大。作者与读者之间不离不弃,竟然互有知音之感。有人断言今天是一个不需要经典的时代,而就是在实现了免费阅读、随时阅读,同时又信息泛滥的今天,能够让人静下心来,愉悦地读上一遍、甚至读上千遍也不厌倦的作品,或许也可以被称作一种经典吧。

  千人读一遍是传得开,一人读千遍是留得下,真正的优秀作品不就是应该如此经过读者的选择、经过历史的选择而留存下来的吗?或许时间越少,节奏越快,精神食粮越是快餐化、碎片化,越是能用一遍和千遍的差别,检验出真的经典。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