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致敬而后传递声音
施经
//m.auribault.com 2016-03-29 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25日,由凤凰卫视、凤凰网发起,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华文媒体共同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清华大学举行,著名诗词学者叶嘉莹等9位华人获奖。

  9名获奖者以及各被提名人,都是相关领域的执牛耳者,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此前便已获得各类表彰和奖励。如同活动主题“世界因你而美丽”所昭示的,获奖者的工作不仅在华语圈形成巨大冲击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工作深刻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盛典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仪式,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巨大影响。

  盛典的最终目的虽是对外传递“中国好声音”,但世界对我们的客观认识始终建立在我们对自己的清晰定位之上。自己对自己陌生,乍听之下殊不可解,却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如在我国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已位居相关领域“第一梯队”的情况下,不少人并不关心具体的“大学自然指数”或“论文引用指数”,依然条件反射式地得出“我国科研水平大不及西方发达国家”的结论。在获知屠呦呦和施一公获奖后,有网友感叹:“真得好好感谢发达的网络,否则,屠呦呦和施一公的科研成果只能湮没不闻了。”湮没不闻虽过于夸张,可是在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之前,除了专门的科研工作者,确实极少有人知晓“青蒿素”和“高分辨率结构的剪接体”究竟为何物。如果说这种冷漠和不熟悉是因为两位先生研究过于精专,那么,此前被提名的文化艺术领域代表刘慈欣可以作为驳倒这种见解的力证。在2015年获得雨果奖之前,除了部分科幻文学爱好者,刘慈欣和他的《三体》并没有如今这般庞大的读者群,不客气地说,正是国际性奖项“雨果奖”才让刘慈欣进入了更多读者的视野,先“国际”而后“国内”。同样,在刘慈欣被市场迅速消费后,对他的关注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提振科幻文学创作行业,这就说明,即使是在人人能够读懂、理解的通俗文学领域,公众的持续关注同样不是理所当然的。普通人对各领域的新变化和新成就,反应相对滞后,并非由于天性冷漠和缺乏好奇心,而是因为相关领域常常缺乏大胆、有力的引导宣传。从这一角度讲,无论人们如何质疑盛典的意义,只要它加深了人们对相关人物和成绩的记忆,即属成功。

  相较于娱乐界层出不穷的颁奖典礼,从思想性和影响力高度进行郑重其事的致敬,这本身就值得赞许。当记者问叶嘉莹:“现在的孩子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有很多游戏可以玩,你觉得怎么才能让他们领略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叶嘉莹回答:“我想最重要的是看我们怎样带领他们。”推动时代发展的观念和成就,最初总显得与市井生活存在距离,但距离并不意味着二者水火不容、格格不入。在对外宣传时,我们需要将自己最新、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国内的舆论宣传同样需要这份自觉。

  我们需要通过更多“盛典”这样的形式,主动发掘、铭记、致敬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工作和伟大精神,让这些精神融入每个人的日常记忆之中,成为观念、常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向世界传递最真实的中国好声音,届时,每个公民都将是积极的宣传家和释惑者。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