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诸葛漪:除了高票房,《战马》还有什么?
//m.auribault.com 2015-12-11 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英国国家剧院联合制作 《战马》,11月15日起在上海连演64场,昨晚迎来第25场演出。开票首日票房100万元,市场火爆背后,留给行业人士诸多思考。

  《战马》制作人、中国国家话剧院对外合作中心主任李东直言,国家话剧院谋求通过大体量项目带来变化,于是有了《战马》。李东透露,选定英国国家剧院合作,在于它和国话颇多相似之处,“均为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两家剧院人员体量相当,都为六七百人。但是英国国家话剧院演出场次是我们的四倍,收入是我们的四十倍。”

  国家话剧院以《战马》为契机,组建了平均年龄28岁的制作、技术队伍。剧组90人中,20人为在编人员,25人为聘用人员,其余均为项目签约人员,合同期两年半。各部门负责人学习完厚厚的技术手册后,被送到伦敦,与英国国家剧院各核心部门对接。李东透露,剧中操纵战马的演员18人,培养一个演员14个月,原来三个人固定操作一匹马,“如今18个人可以自由组合竞争上岗,不合格的人马上换下来。”《战马》创作资金1200万,其中人和马的训练花了400万元。相应地,团队需要每天卖掉1200张票,完成50万元票房指标。剧组聘请专职律师、税务师、审计师,保证账目一清二楚。2014年至今,制作经理刘文娜邮箱中,与英方联系的电子邮件已达近两万封。

  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导演郭小男表示,过去大家习惯用剧目对接市场,“拿了剧,先选大腕明星。”而《战马》用剧目对接团队建设,调整人员、财务,实际是对标国际。郭小男还透露,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专门派了三人跟随 《战马》剧组取经,每人都要写一篇关于制作和管理的论文,“这提醒了上海,到了培养队伍的时候。”

  所有战马都由手工完成,给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喻荣军留下深刻印象。《战马》也给上海木偶剧团团长何晓琼启发,“以前觉得动物应拟人化,怕低龄儿童看不懂,事实证明《战马》用了真的马呼吸嘶鸣,小观众完全能看懂。”

  在漫长制作演出过程,《战马》木偶导演刘晓邑印象最深的一刻,让研讨会所有人笑后深思:“有一天排练,道具枪坏了,外方导演停止排练,让全场100多号工作人员围成圈,请负责维护枪械的中方技工到圆圈中央讲原因。后来我们的枪一天比一天响,因为技工觉得他的工作得到了尊重,他愿意为这份尊重而付出。”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