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筱 理:网络不是粉丝的“自留地”
//m.auribault.com2015-05-26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尊重每个人的偏好,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放纵;包容每个人的话语,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

  近日,北外副教授乔木微博举报主持人何炅吃空饷,引来关注。4天后,该事件以何炅正式辞职良性收场。本已平静的风波,近日却现“逆转”:举报人遭到网友辱骂、攻击和人身威胁,手机、邮箱、微信、女儿照片等个人隐私被公布,“私信收了280页”。现实版《搜索》真实上演。

  其实,从此事本身看,吃空饷事实清楚,校方和何炅均做了相关说明,一方批准辞职,一方继续捐钱出力,看似一场“危机”,化解得也颇为圆满。正如有舆论称,何炅应该感谢母校同事的“较真”,让潜藏多年的“不清不白”走进阳光,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正面激励。

  可是,粉丝们却忽略了这样的正效应。从一开始,对于举报的质疑就连绵不绝,举报动机论、借机炒作论、看人眼红论、虚伪找茬论……一场“粉丝顶何”与“乔木求真”的隔空大战持续发酵着。热情、激情之下,模糊了基本的判断。而搜刮信息、张贴隐私、声声威胁,更丧失了起码的伦理底线、理性底线和文明底线。

  对明星的热爱乃至崇拜,可以理解。但热爱不能变成狂热,崇拜也不能变成膜拜,因为一旦超过了理性的边界、道德的底线,就容易丧失了自我,让“追星”这件事失去根本的合理性。相信作为有责任感的明星,也不会希望看到粉丝变成“粉丝教”的。

  此类事件并非孤例。柯震东吸毒被抓却冠以“颜值正义”、吴京因为一句“不认识”而被EXO粉丝爆吧等等,都显示出明星粉丝的“群殴”力量和以偶像之名发言的群体极化。在虚拟网络空间、在社交媒体时代,技术的发达让这样的群体性活动更为便捷。放狠话、下“狠手”,也因为其虚拟性、匿名性而变得更为轻易。当虚拟和现实的界限被打破,给当事人带来的可能就是实实在在的伤害。

  其实,不只是追星。近日,乌鲁木齐打狗事件的当事人,在不到4个小时里,个人信息被“人肉”,恐吓斥责短信和电话让亲人同事不堪其扰。不管是“哈名人”,还是“爱狗粉”,这样的“偏好者之战”,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都会变得燃点更低、威力更大。

  越开放就越要有规则。尊重每个人的偏好,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放纵;包容每个人的话语,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爱或者不爱,这是平等的权利;守或者不守规则,却事关必要的义务。网络不是个别粉丝的“自留地”,而是数亿网民的“公地”,公认的文化认知、共同的道德操守、一致的运行规则、严格的约束机制,才能让狂热降温、让理性回归。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