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用中国话语体系彰显学术自信
臧峰宇
//m.auribault.com 2018-06-21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界积极借鉴国外学术研究的有益成果,生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学术资源,力图实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创新。但是,有些学术成果和研究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奉西方学术标准为评价圭臬,“言必称希腊”,机械套用西方思想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的现象,不仅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学术研究的自信力,甚至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对分析现象、解决问题、引领观念毫无益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对人类创造的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我们应该吸收借鉴,但不能把一种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当成‘唯一准则’,不能企图用一种模式来改造整个世界,否则就容易滑入机械论的泥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要将世界各国优秀学术成果作为有益滋养,同时更要对国外理论、概念、话语和方法进行分析和鉴别,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国风格,展现中国学术的独创性和主体性,在创新中充分彰显中国学术研究的自信力。

  这首先需要我们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辩证审视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合理观念与各种成见谬见。毋庸置疑,对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态度与不加辨别、一概遵循的态度都是缺乏辩证思维的偏见。学术研究既不能缺失世界视野,也不能缺失主体意识,应在辩证审视和科学借鉴的过程中实现符合实际的学术创新。既要形成解决中国问题的有效方案,也要为国际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积累先进的观念体系和学术成果。

  其次,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及时提出和运用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方法,思考新时代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马克思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研究所处时代的现实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得出解决问题的答案。中国学术研究要充分借鉴西方学术研究合理性思路,更要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的研究议题,不攀附西方研究之骥尾,而以具有原创性和主体性的学术观点和方法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总结中国实践经验的同时,为解决世界性学术难题提供中国主张,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为人类文明发展作贡献。

  再次,实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创新,要为创新提供丰厚的学术土壤,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只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出来。体现时代创新的学术研究必然要深入阐释当代中国社会变革,不能过度依赖西方学术研究成果,因为当代中国伟大的社会变革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成为成熟的标志、实力的象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不能照猫画虎、生搬硬套,而要在概括实践发展规律的过程中提出富有学理深度的创新理论,呈现中国学术研究的特色和优势。

  最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反映百余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创新探索,以学术话语归纳“有原则高度的实践”,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要运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思考中国问题,不能将西方思维模式格式化,并单纯以之裁判中国文化和中国逻辑,而要走向学术思想的深处,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深沉、持久的文化自信呈现与我国综合国力相称的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和学术话语。归纳“有原则高度的实践”,既要借鉴具有人类性的面向未来的理论资源,也要彰显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的文化积淀,彰显中国思想的历史底蕴,彰显中国发展的前进定力。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的信心,也是增强中国学术研究自信力的源泉和基础。

  (作者:臧峰宇,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