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一篇以“转转凳”为第一人称的“童话体检讨书”引发热议,作者是杭州保?m塔实验学校申花路校区四年级女生小语。上周二下午,小语在上郑老师的社团课时,把坐在前面一个六年级男生的凳子挪开了,害得这个准备坐下的男生一屁股坐到地上。郑老师便让她以童话形式写一份检讨书,看后觉得写得非常棒,就稍微修改了一下,发到了自己的公众号“申花小神农”上。(1月3日澎湃新闻网)
上课点名,当前排男生起身应答时,被小语冷不丁挪开凳子,害得男生一屁股坐到地上。这本是校园寻常可见的恶作剧,并不让人奇怪。奇怪的是,任课老师并没有如大伙想象那样,先让小语起立,紧接着发一通脾气,而是故作很生气的样子,让小语以童话形式写检讨。于是,便有了眼下这篇让人津津乐道的“童话体检讨书”。
不要小看了这个喜剧性的画面。对于当时惶恐不安的小语而言,原是准备好了挨训,若再告知父母,说不准还要外加一顿痛骂。故而,当看到惹祸后的结果竟然是写一篇“童话体检讨书”,相信其内心除了一阵轻松,还会多一丝歉意,多一点感动,多一份温馨。而这样溢着温馨的教育,相比一味地呵斥,更会让她铭记于心。
不妨试着比较一下两种教育方式的效果。倘若按照通常的过程推衍,当时的画面,很可能是老师声色俱厉,而小语低头不语,整个教室会充满“火药味”。显然,一味直截了当的训斥,对眼下的小学生来说,只会是“口服心不服”,甚至滋生逆反心理。常有老师诉苦,言当今的孩子“不好管”,或许间接证实了此类教育方式的“短板”。
而教育方式一旦有了“温情”,能够直达孩子内心,久久不散。就如小语,这次写“童话体检讨书”的经历,必然会带来一种别样的感受。而这种对所犯“过失”的歉疚之心,完全是源自内心的体验,因而不会带有排斥心理。也就是说,体现温情的教育不但不会导致师生隔阂,反而更能让教育具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从而让效果显效而持久。
尤其是对当下大多受到父母溺爱、自尊心强而抗压力弱的孩子来说,温情的教育方式就更能体现“对症下药”。譬如,近段时间,常有孩子因受不了父母责骂而离家出走甚至跳楼寻短的新闻见诸报端。再如,前些日子“双面少年”自杀,固然系心理疾病所致,但老师当时对他“恨铁不成钢”似的推揉责骂,无疑产生了“触发剂”的作用。
其实,对孩子而言,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会事半功倍。就如小语,在这篇“童话体检讨书”中,以“转转凳”的视角,将当时“恶作剧”场面娓娓道来,看似置身事外,其实在构思及写作过程中即融入了“反思”,实现了与情节的“互动”。事实上,这种带有主动性的“反思”,比起被动接受批评,更能促进小语今后的不断进步。
笔者想,倘若所有孩子的家庭乃至学校,都能从“童话体检讨书”的事例中有所感触,得到启发,从而让孩子们在充满温情的教育环境中愉快成长,则当下发生在某些孩子身上的悲剧,无疑会大大减少。或许,这正是“童话体检讨书”的启迪意义所在。
刘 乐:老师“体罚”孩子,家长应冷静对待2014-10-27 |
鸿 亮:用阅读打好生命底色 2015-04-02 |
大众话题:谁拖了童话创作的后腿2015-06-02 |
谁拖了童话创作的后腿2015-06-02 |
好故事以永恒的情感穿越时空2016-04-07 |
好故事以永恒的情感穿越时空2016-04-07 |
别以为孩子只适合读“童书”2016-06-01 |
“爱丽丝之父”卡罗尔的复杂人生2016-06-12 |
故事大国为何难觅好绘本2016-06-29 |
“童书热”需要冷思考2016-11-2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