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悉,杭州市协和幼儿园给孩子设计的课程以活动情景为主,哲学主题包括“嫉妒”——“我不喜欢妈妈生小宝”、“认识自我”——“我为什么要上学”;“社会”——“你必须同意别人的意见吗”;“死亡”——“人有没有办法不生病”等等。
看了以上这些哲学课程主题,家长们会发现自己每天都在面对孩子的“哲学问题”,而很多幼儿园的老师,日常工作也在回答和处理孩子的“哲学问题”,诸如:我是从哪里来的啊?人为什么会死?人为什么会生病?爷爷奶奶为什么会老?这家幼儿园开展的所谓的儿童哲学教育,并非教育儿童了解哲学,而是面对儿童自我认识、自我探索与发展中的各种带有“哲学意味”的问题。
把这些教育归为幼儿哲学教育,似乎也没有错。但是,儿童哲学教育,更适合教育研究者、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家长,可以让幼儿教师、家长懂得怎么去面对孩子“稀奇古怪”的问题,以及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开放性思维,鼓励孩子积极发问。通过重视儿童哲学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爱思考、爱探究的习惯。然而,将这作为一门幼儿课程,却并非幼儿园教育的创新,是将哲学研究和儿童教学混为一谈。
一方面,既然儿童哲学对幼儿很重要,那这不可能通过一门课来解决孩子的哲学问题,而应该成为所有教师、家长在与幼儿进行交流,教育引导幼儿时,都要进行的教育;另一方面,从媒体报道的儿童哲学教育内容来看,给人的感觉是套用时髦的概念,故作“高深”,与我国大学热衷更校名,让校名“高大上”,没有什么本质不同。上述这些“哲学问题”,在儿童教育读本中随处可见,不同的是套用哲学概念,进行梳理。而这种通过创造一个新概念,来进行幼儿园课程创新的做法并不足取。给人的感觉是在搞创新的噱头,只是新瓶装旧酒,犹如把农村娃“狗蛋”取一个英文名“james”。
就如有家长不理解何为幼儿哲学教育,在上课时才发现老师是在用《喂,小蚂蚁》的绘本,告诉家长孩子在听这个故事时,“他可能会问,蚂蚁是益虫还是害虫?”“她或许会问,小蚂蚁如果被男孩踩死了,它的妈妈会不会伤心?”等等,才发现,幼儿哲学就是“这些问题里都蕴含着儿童哲学,就是孩子们在思考自己和自然、动物的关系。所以,假如孩子提出这些问题,别嫌烦,要引导他们继续思考、探索。这个过程就是儿童哲学课程”。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了解幼儿哲学概念,或有助于他们站在哲学高度,来理解孩子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并不需要什么哲学的概念,并不需要懂得“我这个问题,是在思考我和自然、动物的关系”。
幼儿哲学教育,应该针对的是老师而非孩子,让老师以哲学的思辨方式引导孩子学会思考、探索,就如儿童心理学,应该针对老师,让老师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是让孩子学心理学一样。针对幼儿开设哲学教育、心理教育,会造成混淆和错乱。在日本,幼儿园设计得很朴素、简单,大多采用原木色调,孩子可以在墙壁上涂鸦,盥洗室的流水装置、通风管道都是裸露的,有的幼儿园还有露天水池,这都是鼓励孩子思考和探索,让孩子感受自然,这其中充满儿童哲学原理,但没有人把这称为哲学课,要让孩子理解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幼儿园都在开发园本课程,也在组织幼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开发园本课程当然需要以教育研究引领,但是,不论是园本课程开发,还是幼儿园课题研究,都有玩概念,追求形式上、外在创新的趋势,而教育主管部门或课题立项机构,对此也情有独钟。举例来说,如果一个课题的主题是如何让孩子学会思考,这会被主管部门认为毫无新意,而如果改为基于儿童哲学的孩子创新思维培养,那就会得到青睐。课程改革和创新,需要的不是“高大上”,而是回归教育本质,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接地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