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爸爸是个超赖皮的爸爸,从来不讲信用,姐我以后自力更生,自己玩儿!可是又特别希望自己生病,而且是大病,这样的话,爸爸就能陪我了……”这是曾流传于网络的一位小女孩日记。为了得到爸爸的陪伴,小女孩子居然盼自己生一场大病,这是一个多么痛的领悟!闻之令人心酸。
“爸爸,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等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教的意义也一天天消减。研究表明,孩子6岁之前这段时间,是他们行为习惯、行为品质养成的关键期,如果父亲在这个关键期很少参与,成为“影子爸爸”,孩子长大之后,性格中会充满焦虑感和不安全感。集中表现为自卑、敏感、内向、多疑,不善与人交流,很多时候都把心事憋在心里。畏首畏尾,上不了台面,害怕被否定。性格缺陷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甚至是悲催的人生。
虽然,随着社会变迁,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在家庭教育上,父亲缺位还是一个普遍现象。我经常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一个班50名家长,十有八九是母亲,曾有一位班主任还在家长会上吐槽,抱怨大多数孩子的爸爸缺席。大城市尚且如此,农村恐怕就更严重了,许多年轻父亲都出门打工赚钱去了。
有头发谁也不愿意当瘌痢,有功夫、有闲心的话,谁不愿意在家多陪陪孩子、教教孩子?有人说,男人要出外打拼,要养家糊口,“卡奴”“车奴”“房奴”“孩奴”,压得喘不过气来,何来多余时间与精力给孩子?应该说,这是部分事实。但是,抹去“借口泡沫”,我们也不难发现,水底下还藏着部分男性的狡猾与懒散。否则很难解释,同样的劳动强度,不同男人花在家庭教育上的时间有天壤之别。
与其说缺乏时间与精力,我更同情那些缺乏家教技巧的父亲,因为家庭教育是一门技术活,不是有心就够。大多数从传统家庭中长大的男人,仅有一点点粗陋的家庭教育技巧,也是从父辈的身教中习得,没有多少科学性、合理性可言。以家庭教育技巧论,他们也需要受教育,与孩子一起成长。在这方面,社会所能提供的帮助还是相当有限,所谓的“家长学校”,住往徒有虚名。日前,全国妇联联合数部委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可谓“有感而发”,颇富针对性。好政策还要有好执行,才不枉顶层设计一片苦心。
赵蓓蓓:责任感缺失,狗必成患2014-07-29 |
王石川:“黑校车”死亡之旅何时终结2014-11-20 |
陈 凌:别让权力成为亲情之痛2014-12-12 |
别让权力成为亲情之痛2014-12-15 |
王石川:别让留守儿童成为时代的伤口2015-08-10 |
司马童:“文明城市”创出来还是“背”出来?2015-11-05 |
用监护“确责”让留守儿童走进春天里2016-02-16 |
不能让行善成为社会稀缺资源2016-02-26 |
盗窃“娃娃军”是怎样炼成的?2016-03-16 |
同城留守儿童何时才能等来父母陪伴2016-04-2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