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31年不变的体检模式该变了
夏振彬
//m.auribault.com 2016-08-30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中小学阶段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这一时期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孩子一生。因此完善当前的体检模式,在体检项目、专业水平等方面不断“补课”,意义重大。

  8岁男孩身高1.32米,在同龄人中“身材高大”,却被诊断为矮小症。家长不解,孩子每年体检都是“良好”,怎么还会出现这种问题?原来,现行的中小学体检项目陈旧,很难有效筛查性早熟、生长发育滞后等疾病。目前,广州的教育、卫生部门正在商讨完善体检项目。

  停一节课去体检,曾经是很多人的“美好记忆”。体检虽然不比放假,但不用上课,小伙伴们往往兴高采烈;体检项目通常都是量量身高、测测体重、查查内外科等,检查结果如无意外总是正常……这种中小学体检模式从1985年开始实施,31年未变,在专家看来早已“落伍”。

  其实,做好中小学体检,无非三个问题。首先,谁来体检。严格来说,健康体检涉及行医执照、查体、采血、医疗废物处理等,是一门技术活。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学生体检由教育部门组织,大多都在学校的场所内完成,虽然有专业医护人员参与,但在一些地区也有很多人只是临时拼凑。

  对此,除了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人员的专业程度,还可尝试其他模式。比如对于脊柱侧弯这一中小学生的高发疾病,广州先行一步,通过医院专业团队到各初中进行“地毯式”免费筛查,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后对适宜的检查项目也可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把专业团队“请”进校园,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其次,检测哪些项目。翻翻新闻,青少年“三高”问题频刷存在感,超重肥胖、发育滞后、脊柱疾病等是青少年儿童的多发疾病,原本印象里的“成人疾病”也呈低龄化趋势。但30多年来的常规体检比较“陈旧”,项目有限,因此看似正常、发育良好,实则存在问题的孩子难以被及时发觉,甚至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在这方面,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进行“量身定制”,不断丰富和细化体检内容。这一点至关重要,也是大势所趋。同时,也不妨增加广东发病率较高疾病的检测,增强针对性。

  其三,钱从哪来。从技术层面上说,中小学生体检增加再多项目都没问题,提高人员专业性也都很简单,但经费是关键。据报道,广州有项目对超重青少年进行血糖、血脂等项目的检查,但受资金制约,没办法全面铺开。对此,除了增加学生体检经费的支出、拉动公益基金等支持,也可通过自选项目等形式,由家长承担一定的费用。

  中小学阶段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这一时期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孩子一生。因此完善当前的体检模式,在体检项目、专业水平等方面不断“补课”,意义重大。当前,对于信息共享问题,广州教育与卫生部门正在进行商讨和衔接。针对体检项目陈旧的问题,市教育部门也正努力完善。不管怎样,31年不变的中小学体检已不合时宜,期待广州加快步伐,不断尝试,为各地提供更多新经验。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