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工人日报》消息,教育主管部门早在2001年就发布了“奥数”禁令,但时至今日,“奥数热”非但没有偃旗息鼓,相反,已演变成一场“全民奥数战争”。据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伍青生2015年发表的《五年来上海市小学生校外奥数学习状况调查》显示,小学生选择校外奥数课程的比例惊人,仅五年级就达71.25%.
“奥数热”的兴起,源于人们对“加分”“推优”“名校”的盲目崇拜,无数被裹挟其中的孩子,不管天赋、兴趣、资质如何,都在补习大军中被一道“模具”刻压成单维的生命和同质的人生。伴随着极少数佼佼者的所谓成功,许多本可以在艺术、语言、体育等其他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才被白白浪费了。即使是一些数学苗子,也会在功利化的竞争环境中,被过早消磨掉天赋而远离初心,沦为应试的机器或特权的拥趸。
更进一步说,基于“奥数”的资源(课程、书籍、师资等)、培训、比赛等已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诱人的经济利益和潜滋暗长的权力寻租,不断影响甚至反噬着学校教育,令一个地区的教育生态日渐恶化,师德、师风所面临的考验更甚于以往的任何阶段。况且,随着日久年深,社会面对“奥数”的普遍心理,走过了一段由猎奇到悦纳,由悦纳而至迷信的历程,很多家长不计代价地送孩子学“奥数”,其心可鉴,其情可怜,但却难以达到预期的回报。
鉴于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奥数”禁令,已不绝于耳,甚至采取各种措施,试图割断学生升学与奥数培训之间的联系,但从目前看,均难以根治。这其中的根源问题在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尚未解决。资源占优的学校,虽然未必赞成“奥数”本身,但从有利于选拔的角度看,“奥数”成绩多成了通行或默认的敲门砖;资源不足的学校,因生源欠佳,有“奥数”成绩的孩子更会另眼相待。于是,一场教育市场的默契悄然达成,有的学校在面对“奥数”禁令时,总会找到规避之术,培训机构也以“数学思维训练”等名目暗度陈仓地进行“奥数”培训之实。
所以,教育行政部门仅念一个“禁”字咒还是不够的,根本之策,还是要加快“小升初”和“初生高”制度改革。除了与“奥数”成绩脱钩,还需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综合素养评价等其他重要手段。同时,依托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加快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给学生、家长提供多样化和优质化的教育配置和资源选择,加大对学校、老师以及培训市场的监管力度。只有在多种层面上标本兼治,异常的“奥数热”才可能重新回到理性的轨道上。
金文丰:“培优”之忧2014-05-15 |
栾笑语:秸秆禁烧要堵疏结合2014-11-20 |
蔡 闯:“论语热”仅是一个开始2015-07-20 |
魏英杰:不必刻意拔高国际奥数赛的意义2015-07-20 |
奥数比赛失利未必不是好事2015-07-22 |
张西流:莫将奥数同数学混为一谈2015-07-29 |
郭元鹏:“食品违法终身禁入”,有了紧箍就...2015-08-14 |
余祖欣:严防“四风”问题,别拿月饼当炮灰2015-08-24 |
于文军:对“学区房”广告须打假2016-01-08 |
奥数不该为教育不公背“黑锅”2016-03-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