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暑假“游学团”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连海平
//m.auribault.com 2016-08-16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事情往往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个为期十几天的“游学团”确实装不下那么多东西,家长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近日,广州多位市民向本报报料称,近期孩子们花费3.39万元参加了一个暑假美国游学团,没想到遇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们投诉:说好的名校参观,变成了在学校外围拍照留念,更令人无语的是,孩子们参观麻省理工时竟然被学校赶出门外;行程表上承诺的STEM体验课被换成了上自习,所谓的“游学团”变成了“自习团”……

  “游学团”,又称“微留学”,即学生在短时间以“语言学习”和“交流体验”为目的,赴国外游历知名高校的活动。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传入国内,最初的服务对象只是有意出国留学的学生,随着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价格不菲的“游学团”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追捧,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行。

  行业井喷式增长,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许多问题不断浮出水面。譬如,不少“游学团”所谓的感受名校文化,无非是在名校门外瞄一眼,或在校园逛一圈,事实上,这些名校连围墙都没有,谁都可以进去;所谓“友好家庭”,往往把接待游学的学生当成生意来做,诚意欠奉;安排的交流活动也很简单,流于应付;有的团甚至将“游学团”拉到赌城拉斯维加斯……走马观花的行程、蜻蜓点水式的体验、名不副实的服务,很多“游学团”早已变味,饱受诟病。

  对于广州家长吐槽“游学团”一事,我这么看:如果对方提供的服务“货不对板”,未能按合同行事,那么家长可以根据协议书与对方较真,合理合法维权。若对“游学团”抱太大希望,一定要孩子“满载而归”,我只好说,不免太天真。就十天半个月时间,坐飞机就花了几天,既要了解名校内涵、文化氛围,走进课堂现场体验,还要进入寄宿家庭,与国外同龄孩子建立友谊……简直就是鱼和熊掌兼得,可能吗?退一步,假如“游学团”纯粹为学而去,譬如十几天就参加国外的一个主题夏令营,相信许多家长也不会同意吧?!孩子好不容易出一趟国,不四处走走看看或顺便带点东西回来,怎么说得过去?有的家长还交给孩子一张长长的购物清单呢。

  事情往往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个为期十几天的“游学团”确实装不下那么多东西,家长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不在乎那点钱,就给孩子出去玩玩,哪怕“到此一游”,也可以开开眼界、长长见识、舒展身心,钱不会白花;倘若节衣缩食让孩子参团,则无必要,“游学团”收益很难经得起成本效益计算。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