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压档门”之后,不能再有权力任性
胡欣红
//m.auribault.com 2016-07-12 来源: 未来网
分享到: 更多

  近日,有媒体曝出“陕西考生小郭,通过北京外国语大学综合评价录取面试,拟被北外录取,但遭遇陕西省招办压档或成无学可上”的报道,引发舆论关注。陕西省教育厅10日回应称,经过充分沟通协调,陕西省招办已将北京外国语大学综合素质面试成绩合格的考生档案全部投出。(7月11日《新京报》)

  虽然高居全省文史类第822名,但因北外提前批次综合素质面试考试与陕西高校外语口语测试时间“撞车”而无法参加后者测试,结果被“遵章办事”的省招办明确表示不予投档,竟然面临无学可上的境地……“压档门”事件甫一传出,舆论一片哗然。究其缘由,大体有二:首先,这是一档典型的“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之事。明明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和陕西省招办之间的沟通协调出了问题,却要让考生为其买单,真是岂有此理!

  其次,陕西省招办的态度令人感到十分气愤。面对舆情,第一反应不是反省检讨自身工作的问题,而是理直气壮地辩解“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省里要有一道关进行考试……不符合这个条件的话,学生就被录取不了”。甚至还“仁至义尽”地表示专门就此事与教育部沟通过,“凡是学生与省招办沟通的,都会协商解决他们的问题,让学生兼顾两个考试”。尤其是省招办负责此项工作的一位冯姓工作人员,更是十分倨傲地回复“实话给你们说,你们爱到哪投诉就到哪投诉”。

  在舆论压力下,随着教育部的及时介入,“压档门”事件有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后续。然而,值得追问的是,“压档门”之后,还会有“神仙”打架吗?

  档案虽已投出,但陕西省招办并未主动联系相关考生,家长上了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才确认“已投档”。这是“做了好事不留名”,还是依然存在抵触情绪,不得而知。这样的态度,如果再一次遭遇类似“撞车”,是不是还要再“折腾”一次?

  更令人担忧的是,正处于转型期的当下中国,由于制度建设的不尽完善,不少人都亲身经历过“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所带来的痛苦与无奈。考生因大学和招办之间的“冲突”而被“压档”之类的“故事”,几年前就曾有所听闻。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和大学自主招生力度的加大,招生考试环节的多元化必然会带来大学和招办之间沟通协调的复杂化。换而言之,各种考试“撞车”很可能成为常态,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后会经常上演“压档门”呢?是不是每位“受害者”只能沿袭“申诉”——“曝光”——“答复”的“折腾三部曲”呢?

  与其亡羊补牢,让“后来者”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不如防范于未然,构建起科学合理,兼顾协调学生的利益,更具人性化的投档制度!

  要而言之,除了省招办和大学要加强沟通,防止“撞车”之外,还必须建立起一套应对“撞车”的预案,或许高考B卷的思路就值得借鉴仿效。

  围绕今年高考,先后爆出了“眼镜门”、“手表门”、“压档门”等三件令公众拍案惊奇之事。对于这些“谁都没有错”的咄咄怪事,公众之所以一边倒地站在考生一方,关键就在于“没错”背后都存在着机械僵化“遵章执法”的问题。

  要想让“刚性”的规章制度融合适当的“柔性”操作,体现制度的温情,相关部门必须好好反躬自问。尤其是招办,千万别忘了“为考生服务”才是最高也是最基本的宗旨。从这个意义上讲,回归初心才是“压档门”事件的最好后续。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