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纽约时报》中文网刊文《阴盛阳衰,中国学校急招男性教师“拯救”男孩》,文中称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男女严重不平衡,“中国教育者担心缺乏男教师会造就一代怯懦、自我中心、娘娘腔的男孩”。
有研究显示,2010年至2014年5年间,某市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师范专业招录培养的男生数量,其总数仅占该专业学生总数的6.8%,2012年竟然没有招录到一个男生。所以,男性教师不足确实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在幼儿园和小学,这个问题更为严重。这种现象固然有多方面原因,比如教师薪酬不高,“教师”一职不符合社会对于男性的“定位”等等。但如果说这导致了中国男孩缺乏阳刚气质,笔者不以为然。
教育是个很有意思的行业,当社会其他领域出现问题或危机时,很多时候人们首先会将其归咎于教育,“男孩危机”也是这样。
首先,男孩真的需要“拯救”吗?“拯救论”者认为近年来男生缺乏勇敢、刚毅和担当等男性特质,女性化倾向愈发严重,所以需要教育来“拯救”。的确,我也听到一些老师反映,现在的男生可能比女生还爱哭鼻子、退缩、娇气,学业水平总体上似乎也不如女生。
但这一问题不是我国现阶段所独有的。一方面,当世界进入信息时代,传统男性主导的工作女性亦能游刃有余甚至更加卓越时,社会对女性特质也会推崇,西方社会同样如此。另一方面,现在世界各国影视明星的性别特质也有模糊的趋势,由于“偶像”的行为表现对儿童的影响特别大,一些男孩以阴柔为美也就不奇怪了。与此同时,一些女生也表现出男性化倾向,勇武、坚强、敢拼敢打,这种角色定位的多元化保证了社会发展的生态与和谐。“拯救”本就是传统“男权”时代刻板思维的体现。也许,当今社会,男孩迫切需要的倒不是“拯救”,而是一场角色的“革命”。
其次,如果男孩真的需要“拯救”,谁该是“拯救者”?“拯救论”者总认为是女教师使男孩们过于阴柔,所以有人呼吁教育界应提高男教师比例、降低男生高校入学标准等,让更多男性进入到教育行业来拯救“男孩”。然而并没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性别和男孩阳刚之气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专业化的教师都明白,教育最基本的规律就是因材而施教,即使是女性教师,她也会体察男生的发展需求和能力倾向,并因势利导鼓励其男性特质的发展。在中国,尽管幼儿园和小学男性教师数量极少,但初高中和大学的男性教师比例会大幅增加,这意味着一个人在整个教育阶段,接触、接受男性教师影响的机会总量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影响的阶段不同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男孩危机”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即便这种危机真存在,它和学校教育也决不是因果关系。
好的教育是一种合力,当国家“尚武、尚实”,重视国民强健的体魄、勇敢的精神、社会的责任,当家长真正将孩子家国情怀的养成置于养育的首位,当学校真正践行培养具有身心两健、勇于担当等核心素养的中国学生时,强壮的少年,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必将成就我强壮的少年中国。因此,这种所谓“男孩危机”不是来自于男教师稀缺,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如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将更多优秀人才吸纳进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是提高整个民族素养的王道。(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男生班”能否解决“男生危机”?2014-04-10 |
刘大山:塑造男子汉气质从“嬉戏打闹”开始2014-07-21 |
沈素芬:“全面二胎”的现实依据在哪里?2015-07-29 |
薛宝生:展示历史数据折射生育政策之变向好2015-07-30 |
雕塑砸人拷问安全管理细节2015-08-14 |
“男孩教育”有没有必要2015-09-30 |
阎光才:我们的教育究竟缺什么?2016-01-05 |
情人节后,又有多少男女被相亲?2016-02-24 |
从“男子挥刀自宫”看“男女平等”2016-02-26 |
“男班主任工作室”的不同观点2016-03-0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