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每一届学子,在离开校园踏上社会之后,会渐渐远离今天的欢笑。但愿他们在人生的若干关口,会回忆起生命的这个时刻,而彼时,希望他们同样会有泪流满面的感动,并获得哪怕片刻的身心洁净。
又到大学毕业季,校长“最后一课”、教授“毕业赠言”再一次刷屏。又一届即将走出象牙塔、踏入社会的莘莘学子,感动于“接地气”的赠言,惊讶于校长原来也“很潮”,或者点赞着教授们对“梦想”“理想”的寄语,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这本就是一个情感脆弱、容易感动的时刻。
这些感动,经由媒体舆论的“集锦”,让“置身事外”的我们,也不免受到感染。年龄渐长后,似乎容易追忆。而追忆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火红的青春,有过激荡的热情,也铭记过师长的谆谆寄语。在岁月的长河里,不由让人兴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慨叹。
平心而论,今年无论是厦门教授的“梦想”,抑或北航校长的“空调”,都没有超出2011年复旦校长杨玉良“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的毕业致辞。当然,执著于毕业赠言的优劣高下,只能是“语言癌”患者的迂腐。事实上,所有从灵魂深处流出的、所有包含着真情和智慧的发言,都值得我们尊敬。学生毕业,如同孩子出嫁,最容易触动我们内心的柔软处。哪怕我们深陷在世俗的泥淖之中,哪怕我们深知前途未必都是光明,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也愿意送上微笑和祝愿,希望他们不重蹈我们的弯路,走一条更光明的坦途。
作为大学老师,我能理解“毕业赠言”在某种程度上的“重复”:因为所有的师长如同所有的父母,最好的祝福都是类似的;因为绝大多数真理或者人生智慧,都是能跨越不同的时空而保值的;而且,也因为所有这些美好的东西,都具有直达人心的感染力量——尤其对尚显单纯的心灵。比如关于尊严,关于自由思想独立精神,关于爱、梦想与信念。如果说,从蔡元培、陈寅恪以降到现在,我们依旧在老调重弹,那么,我们其实应该庆幸——因为它至少证明,无论岁月如何沧桑,那些最可贵而本质的东西,还在“大学”里保存完好。尽管在岁月的轮回里,它会被穿上“潮”或者“幽默”的外衣,被装扮成不同的形式——比如,“不要随便叫一个陌生男人‘老公’,无论他多么有名,多么有钱”——但它的深层内涵,从来没有变过。
正因为赠言里蕴含着一代代先贤的智慧,并且闪烁着真理所特有的哲学之光,因此,我们不能对赠言本身抱有奢望。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最后一课”或者一次告别讲演,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也不能奢望它触动我们的灵魂并改善业已形成的价值观。否则人生的教育,惟其一堂课就够了。因为人生最难的是知行合一,真理的光芒只有通过终其一身的勤勉修行,才能与有缘者慢慢合而为一,那就是理想中的通达之境。
每一届学子,在离开校园踏上社会之后,会渐渐远离今天的欢笑。他们崭新的行囊,也会像我们一样沾满社会的尘埃。但愿他们在人生的若干关口,会回忆起生命的这个时刻,而彼时,希望他们同样会有泪流满面的感动,并获得哪怕片刻的身心洁净。
苑广阔:人生不妨边走边歇2014-05-07 |
张 贺:让钱来找你2014-06-17 |
顾德宁:高校最应该打什么样的招生广告2014-06-30 |
光明日报:“毕业赠言”流行的针对意义2014-07-21 |
杨 涛:拒绝啃老的破冰意义2014-07-31 |
杨朝清:没脸回家其中悲情谁解2014-12-25 |
消除职校歧视 有赖社会进步2015-06-02 |
消除职校歧视有赖社会进步2015-06-03 |
堂吉伟德:大学生体质倒挂需要补齐导向短板2015-08-17 |
钱桂林:女大学生频频扯上“性事”非社会之幸2015-12-0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