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不必给高考 “营造气氛”
卢雅君
//m.auribault.com 2016-06-12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近日来,无论是微博、微信朋友圈或是各大网站的热门话题无一例外都提到了高考,这一六月的重头戏从登场开始就吸引了太多的关注,街道戒严、考场大清洁、学校附近宾馆爆满……更有人归纳“高考首日将刷屏的八大新闻”——考生遭遇堵车求助警察叔叔最终在开考前一分钟抵达、考生丢失准考证捡到者发微博众人接力送达考场、一边吊盐水一边考试边上还有大夫和监考老师等等。似乎高考几天,所有的“传奇故事”都会不约而同地在各地上演。

  考生高考前病倒需要急救,高考后沮丧跳楼的新闻似乎每年都有,这让笔者想起了一个老师曾跟我们开过的玩笑:所谓紧张的气氛很大程度上是“被制造”出来了。每年考场外都停着救护车时刻准备着救命,有的考生只是有些紧张冒汗,看见救护车反而觉得“完了完了”接着就是眼前一黑。救护车好像一个“此处该晕倒”的指令把紧张或者暂时轻微的身体不适扩大了;封街制造安静的环境也是一样,倘若这个时候一辆车不小心鸣了个笛就有人心慌,“完了完了刚才那题听力没听清天呐英语怎么办”……接下来就是各种担心剩下的题目,写得魂不守舍,一出考场,意识到父母还在考场外焦急又期待地等候,压力更重了。

  高考前夕的微信推送出现了一大批诸如“决定一生的考试即将到来”“还剩十天,没复习的你怎么办!”之类的标题,朋友圈被“考前准备帖”刷屏,如果高考考生看到这些东西真的不会更紧张吗?还有不少人对考生说“考试之前失眠是很正常的”,这样的观点渗透无一不在加剧紧张情绪,加重考生的心理负担。仿佛按照设定、依据常规就“应该”很紧张,“可能要”失眠了,这样的气氛下,紧绷的神经仿佛随时都会崩溃。

  笔者并非否定各方为高考、为考生所作的努力和牺牲,也深受感动,但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关心、惶恐、紧张变成了一颗颗烫手山芋,让人承受不来。听过一个并不好笑的笑话:一个锦衣玉食、从小关着父母特意安装的隔音玻璃门入睡的孩子听到一声车鸣就失眠,他的好朋友从小住在菜市场的店铺里,随时随地一沾枕头就睡着。后者羡慕前者的好环境,可前者却对后者的好睡眠羡慕不已。道理都是共通的,刻意营造并非好事。当一场考试被上升到了“决定命运”的高度,当“衡量高中学习的水平”的目的和意义在巨大的期待下发生了偏差,一切是否早已失去最初的意义,这样的“气氛”真的是我们一直想要营造的吗?这样的“效果”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高考固然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可是改变一个人人生轨迹的并不止高考。遇见的那些人那些事,无一不是转折,至于怎么发展、发展的结果如何,这些赌局都只是当事人盈亏自负的冷暖自知。至于其他人,不要也不必要煽动“紧张言论”,营造“紧张气氛”。至于当事人,我想说的是,转折可以改变你,但它不会彻底摧毁你或者完全拯救你,担心风向的时候,应该相信掌舵的自己,不要坐在其中一个分岔路口,大悲或大喜。故事还没有结束,故事永远不会结束。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