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不能让毛坦厂成为寒门学子的唯一机会
岳乾
//m.auribault.com 2016-06-12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近期,毛坦厂中学再一次引起了媒体的关注,由于其严酷的学习环境与培养模式,毛坦厂被坊间称为“高考工厂”。尤其其赫赫有名的极具仪式感的万人送考“出征”仪式,引发了舆论对于毛坦厂模式的种种评议。

  应当说,毛坦厂模式是现行的高考逻辑被演绎到极致的表现,同时,它也将高考制度的利弊优劣最直观明了地呈现出来。通过毛坦厂这个放大镜,原来被忽视的、遮蔽的、微缩的中国教育乃至社会的问题都毫发毕现、暴露无遗,令人无法回避,不得不正视。

  毛坦厂模式的核心要素是“刻苦”二字,在毛坦厂,所有学习或者分数之外的因素被最大程度地剔除,所有不利于考试分数提高的娱乐休闲都被最大程度地隔离,所有无助于分数提升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色都被最大程度地压制。媒体报道,不仅毛坦厂中学内部制定了严苛的作息规矩,甚至在毛坦厂这个镇子上,都没有网吧、KTV、咖啡厅等娱乐场所。在这里,学生就是学习的机器、考试的机器。身处这个“无菌”的环境,学子的唯一活动就是学习以提升考试分数。

  这样的教育模式当然会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比如学生个性缺失、兴趣缺乏、知识文化结构畸形;由此而带来的,则是千人一面、创新能力低下、创新精神匮乏。为此,对于毛坦厂模式,痛心疾首者有之,口诛笔伐者有之。

  我们当然不能回避这样的问题。但是,毛坦厂更应引发的社会关切,乃是它作为寒门学子唯一机会的辛酸与无奈。对于这些寒门学子来说,毛坦厂模式或许并不意味着束缚,更不是一座“牢狱”,而是承载他们梦想起飞的“方舟”,只有在这艘“方舟”之内,他们才能实现逆袭改命的夙愿,实现跃入“龙门”的梦想。

  对于毛坦厂的寒门学子来说,他们当然也愿意发展、张扬个性,也愿意培育兴趣爱好,也愿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就像那些知名中学的学子们一样,在快乐中学习、兴趣中学习,然后轻松地拿到国际国内知名学府的offer.但对他们来说,所谓的个性、兴趣、爱好不啻是奢侈品,不仅仅在于他们的家庭无法为他们支付维系兴趣爱好的金钱,还在于他们的时间只能配置在刻苦的文化课学习及应试教育上,支持兴趣爱好的时间与金钱对他们来说都是匮乏的。

  所以,在谴责毛坦厂模式压榨学子、泯灭个性之时,甚至抱怨正是毛坦厂这样的极端应试模式强化了中国教育的应试倾向之时,我们更要对其抱持一种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外,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在毛坦厂之外,我们社会还能为寒门学子提供哪些进身之阶,还能为他们提供何种上升的渠道,我们如何能让寒门学子也在培育兴趣、张扬个性的同时,实现一个大学梦。

  毛坦厂模式虽然是被演绎到极致的范例,但这种模式所代表的倾向却广泛存在于整个社会中,这种“鲤鱼跃龙门”的情结更是深植于中国人的集体意识中。实际上,那些为子女报很多种兴趣班的家长,那些“杀”气腾腾的高三班级,那些对高考状元的热捧,无不是毛坦厂模式的翻版。

  毛坦厂模式虽然照出了高招指挥棒下应试教育的弊端,但不得不说,这是由中国社会形态这一“土壤”所生成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中国当前的社会形态下,这样的高招制度是最不坏、最公平,也最能为社会所接受的。而这才是最令人揪心的问题。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