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根源在于科研行政化。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学术同行评价机制,对科研人员实行年薪制,以及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信息全公开。
据报道,当前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但科研经费管理却陷入收紧还是松绑的“恶性博弈”怪圈。花不动、赶紧花、胡乱花现象较突出。“花不动”是因为预算、报销繁琐而劳心:“赶紧花”则是按科研管理规定,“花不完不能结项,甚至还要倒扣工资”:“胡乱花”,则指科研人员采取各种手段折腾科研经费,出现大量“跑冒滴漏”。
怎样走出这一怪圈,是目前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最近,我国已出台政策,准备给科研人员更大的科研经费支配权,但舆论也随之质疑,在目前严格的科研经费管理规定下,都有科研经费的跑冒滴漏,一旦给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支配权,会不会滋生更多科研乱象?科技部就于近日通报了6家单位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所涉问题有:以虚假票据列支费用、劳务费发放不规范、超范围开支经费等。如此一幕,如何让公众对科研人员的经费支配放心?
在我看来,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之所以出现“恶性博弈”怪圈,根源在于科研行政化。因此,加强行政监管只会加剧怪圈,必须推进科研去行政化,在科研立项、经费管理、科研成果评价中引入同行评价机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我国目前的科研管理,采取由科研立项机构进行前置审批、预算把关、督促检查的方式,而科研立项机构又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导致科研活动出现“重立项、轻研究”的问题,加之大学和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的薪酬,实行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的制度,其中津贴和奖金要自己挣出来,于是,在严格的预算规定下,科研人员得想方设法折腾经费来维持生存,甚至有人还把申请科研经费作为“致富”的手段。这种管理模式不改变,给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支配自主权、提高科研“人头费”比例,确实可能出现公众担心的那些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达国家科研人员有较大的科研经费支配权,科研经费的“人头费”比重也很高,却没有出现严重的科研经费被贪污、挪用、挤占丑闻。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科研项目立项时,实行学术同行评价,关注研究者本身的学术能力;在使用科研经费时,科研人员可用科研经费聘请访问学者,以及支付研究生、博士生的费用,但却不能从科研经费“提成”作为自己的额外收入;另外,对于科研项目的经费开支,要求必须公开所有支出细目,接受师生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我国在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时,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学术同行评价机制,对科研人员实行年薪制,以及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信息全公开。
南方日报:为创新人才发展再开风气之先2009-11-12 |
南方日报:为创新人才发展再开风气之先2009-11-12 |
李 龙:亿元“科研经费”发福利,谁给的胆?2012-06-29 |
吴 江:对科研硕鼠不能止于愤怒2013-10-15 |
邓 为:改革科研经费机制方能堵住腐败黑洞2013-10-15 |
高 路:部长很生气,后果是否很严重有待观察2013-10-15 |
博导诱奸,不算犯罪?2014-07-14 |
胡乐乐:用法律堵住科研经费管理漏洞2014-10-22 |
周潜之:如何让科学家管好科研经费2014-10-22 |
冰 启:科研经费如何杜绝“跑部钱进”2014-10-2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