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菜打对折也是一种精神“扶贫”
李忠卿
//m.auribault.com
2016-05-09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 更多 |
学生在食堂打饭时,若使用文明用语,一份原价6元的午餐,只需要3元就可以买到。5月以来,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后勤集团在食堂贴出通知,只要学生就餐时使用“您好”“请”“谢谢”“您辛苦了”等文明用语,就可以享受特价菜肴。(5月7日《信息时报》)
不是我夸张,也不是我哀叹,现代这个社会,物质极大的丰富了,很多人不差钱,然而,精神却越来越空虚了,具体表现在文明出现了倒退,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与理解,更缺乏文明与礼貌。
尊老爱幼,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最简单的礼仪,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却越来越大,以致于公交车上不让座,老人跌倒不愿扶、不敢扶,路见不平不是拔刀相助,而是拔腿就跑,如此等等。精神文明领域,可谓危机四伏,这种“传染病”比任何病毒都可怕,因为根治起来极其困难。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实施精准扶贫,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这无疑是弱势群体的福音。然而,我觉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活动,那就是亟待对国人进行精神“扶贫”,因为很多人就连文明礼貌这一课都没有补上,以至于礼让三先、友爱互助等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安徽师范大学为倡导文明新风,将使用文明用语与学生就餐巧妙结合,我以为很新鲜、很接地气。文明用语乃做人做事的底线,尊重他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而且还可以得到一定的回报,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学校虽然需要补贴后勤经费的不足,但是得到的却是学生文明素质的整体提升,这笔账算下来肯定是划算的。
给学生就餐打对折,或许解决不了某些学生的物质匮乏,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精神“扶贫”,因此弥足珍贵,值得尝试。笔者以为,校方必须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只要持之以恒,有付出自然就会有回报,千万别昙花一现,搞成了花拳绣腿式的作秀。
编辑:张苇柠
吴 玲:“母亲试吃”滋味苦涩2012-09-06 |
马进彪:兰考最贫穷的是官员的民生意识2013-01-11 |
人民日报:厉行节俭 人人有责2013-02-05 |
微议录2015-07-30 |
一家之言:无快乐 不体育2015-08-29 |
无快乐 不体育2015-08-29 |
无快乐 不体育2015-08-29 |
吃扶贫款是在吃良心2016-03-03 |
“暖心饭卡”需要进一步完善2016-03-28 |
“阿姨您好”算不算“有偿礼貌”?2016-05-09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