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复旦大学10日发布农村学生专项计划“腾飞计划”重大改革:今年招生计划不超过400人,占复旦总招生计划数的13%以上,并取消往年的笔试面试,同时可享受学校全额资助进行海外交流。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复旦“腾飞计划”中,有意向报考的边远、贫困地区的学子不必远赴千里之外参加笔试、面试,可以减轻较大的经济负担。此外,高考统招中,复旦大学2016年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人数也将有所增加。(4月11日《京华时报》)
复旦所抛出的新版“腾飞计划”,最突出的变化就在于,取消了过去的笔试、面试环节,大大精简和优化了运作流程。诚如校方所说,此举既能免除农村学子来回奔波之苦,也能直接减少其经济负担。当然,除了这显而易见的“好处”,这一改革还有着更深层次的价值,那就是扩大了“腾飞计划”的参与者基数。
也许有人会质疑,取消笔试、面试后,会否影响人才筛选的质量?复旦给出的方案是,凡材料通过审核、高考分数达线的“腾飞计划”参与者,一律按照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可以说,在当前语境下,这可算是最简单也是最可靠的招录方式了:不再设置事前的笔试、面试,就是为了让更多农村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专项计划中来,考生基数多了竞争也就相应激烈,这对于提高大学招生公平性和生源质量都可谓大有裨益。
农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最核心的考量无疑在于两个部分。其一,就是合理分配录取名额,尤其是要规划好农村学生在整个招生计划中的“保障性占比”;其二,则是确保此类专项计划的内部公平,也即通过精准的程序设计,让最合适的农村学生享受到政策优惠。尽管取消笔试、面试并非唯一选择,但此举确乎合乎逻辑、合乎常理。
招生录取时对农村考生的适当倾斜,乃是为了弥补其在教育资源分享环节的天然不足,这是一种宏观的公平;而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村学生享受政策福利,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实现有说服力的择优录取,则是一种微观的公平。只有兼顾这两个层面的公平性诉求,才能真正让农村学生招录专项计划发挥应有的作用。
广州日报:校长们敢推荐怪才上北大吗2009-11-17 |
广州日报:校长们敢推荐怪才上北大吗2009-11-17 |
孙秀岭:治择校重在“公平优先”2010-11-04 |
丁永勋:高招改革的公信力不会自动到来2010-11-11 |
于文军:名校不应当有属地招生问题2012-08-01 |
秦春华:回归自主选拔的原点2013-01-24 |
龙敏飞:新一轮“高考改革”须兼顾效率和公平2013-12-06 |
赵章靖:防高考移民“治标”更需“治本”2014-05-30 |
高 路:人生多元,教育也需多元2014-09-05 |
顾 骏: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温度计2015-03-1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