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教育治理上,我们必须认清问题的核心与本质、自己所处的社会治理环境与文化。在借鉴别人时,也必须厘清根本思路与边界条件,而不是盲目套用其办法。
日前,教育部发文,明确2016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要“科学划片”。多校划片,是对执行多年的严格按户籍学区入学政策的明显回调,有人感叹:学区房白买了;更多家长抱怨:这是又一轮的折腾。
学区房这个词在近5年的中国异常火爆,价格飞涨,这些都源于多年前对择校治理上的一个基本政策:坚决取缔各种测试、考试等以成绩选择的渠道,严格按户籍、学区入学,以确保公平。
严格按学生所在户籍与学区入学的结果,造成了学区房房价暴涨的尴尬局面。表面上不许择校,不让用钱、用权择校,但用房择校,其实也就是用钱择校,显然并不公平,甚至强化阶层的划分,带来房地产市场的扭曲。
如今,政策再次转身,我不熟悉其出台的背景。但择校治理政策显然是在学习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
美国在择校的治理上,思路很清晰,如果对教育有较高期望与要求,就自己花钱去选择。实际上,教育治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仅涉及整个社会的治理体系、社会制度、教育理念,还涉及很多隐性的东西,如文化。中国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无以复加,到了一个极致,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都没有的,更加剧了中国教育治理的复杂性。因此,在中国的教育治理上,绝不能也不应该轻易照搬别人的做法,比如择校。在民办中小学教育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在如此疯狂强烈的择校冲动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治理思路,可能并不适合中国社会。
因此,我对此次多校划片政策的调整叫好。我们必须立足自己的国情、文化,探索自己的择校治理、教育治理之路,还必须面对全民择校这个现实,以寻求更大的突破。
在择校等教育治理上,我们需要解决的核心是机会均等,至少给多种机会,而不能只是钱的均等。这其中有一条可能就是成绩筛选,也是最现实的一条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吻合中国文化的解决之道。目前的教育现实,其实也印证了这一点。中小学负担的重灾区为什么是小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取消了小升初考试,学校为了招到好学生,以各种名目变相测试,为了上名校,家长孩子不得不去上各种“坑”班、特长班,参加各种竞赛,结果导致负担大幅度增加。初中升高中是公开考试,高中考大学是公开考试,这把考试的尺子是明确的,也只有一个,负担反而大幅度降低。我们去看看“学而思”这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也清晰地反映了这一点。其收入的核心是来自小学培训,而不是中考、高考。
总之,在教育治理上,我们必须认清问题的核心与本质、自己所处的社会治理环境与文化。在借鉴别人时,也必须厘清根本思路与边界条件,而不是盲目套用其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部门更需要有勇气与担当,不能屈服于一些所谓的理论正确与道义正确,不能屈服于舆论与“专家”的狂轰滥炸,被其裹挟误导。
教育是一个专业问题,教育治理更是区别于专业研究,是一个管理方面的问题。即便是教育专家,也未必懂得教育治理、教育管理。教育决策部门与具体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实事求是,顶住这些压力,走出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家长和专家们也需要给改革最大的宽容与支持,这样才能让教育治理不再来回“打摆子”。
(本文原载《中国青年报》,有删改,作者系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收费乱的实质是权力乱和权利弱2010-10-13 |
声音·法治2012-08-08 |
中工时评:“税收法定”何以成两会热点新闻2013-03-14 |
声音与法治2013-08-14 |
祝华新:守护互联网生态的晴空2013-10-31 |
陈长河:学校越独立,越有可能培养杰出人才2014-02-18 |
烨 泉:法治信仰是律师职业道德建设之本2014-06-06 |
叶 泉:警惕假法治之名的重刑主义2015-06-25 |
可以不欢迎民企,但请以市场的方式2016-02-19 |
教育不要被专家和舆论所裹挟2016-03-0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