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青少年手机藏“污”已成公开秘密。当80后远离光盘里的青春,90后告别硬盘里的激情,00后已开始用手机窥探那个未知又“疯狂”的成人世界。读高二的孟洋说,他倾向于手机在线浏览,既不占用内存,也不必费心清除电脑浏览痕迹。(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青少年接收淫秽色情信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政府和网络公司对涉黄内容的清理也在持续发挥作用。可淫秽色情信息就像烧不尽的野草般难以完全消殆,且随着手机的普及和一些手机APP的发展,大有借春风生长之势。一旦青少年卸下理性包袱,就可能长期陷入诱惑的裹挟之中。
现如今,淫秽色情对于许多青少年而言,早已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种满足需求的资源;日常交流中,情爱欲望开始占据一席之地;而提及那些不堪的内容时,侃侃而谈取代了面红耳赤。我们无法用三言两语辩证这些转变的好坏,但却可以嗅到一种群体亚文化的气息。如果这个群体过度消费色情,那么其年龄均值越往低处发展,理性的缺失将愈加明显。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污秽信息猖獗根植,这或多或少源于青少年理性的不足,最终也会导致理性被消磨挫伤。
近些年来,有关部门针对电脑端的“黄毒”整治成效显著,与此同时,手机端正在成为更新更大的扫黄战场。这是一个手机高速普及的时代,五年前,高中生拥有一部手机都属不易,而现在,手机已经进入广大小学生的口袋了。这为青少年手机藏污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也释放出一个涉黄低龄化的信号。
然而,手机作为媒介,不应该为黄色信息的蔓延买单。但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的确罪大恶极,为了满足一己私利,他们或忽略或利用了信息接收者的年龄成分,无视不良信息流入许多青少年手机这一既定事实,成为许多青少年坠入情色沼泽的引路人。不知道当这些人发现自己的孩子也在偷偷浏览黄色网页时,会作何感想?只能说,他们在跨越法律和道德底线的同时,背弃了做人的理性和良知。
而作为家长,在应对孩子接触黄色内容的问题时,也应尽可能理性。与其寄希望于举报不良网站和软件,不如采取更好的家庭教育和引导方式,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培养更开朗的性格和更广泛的兴趣,从而弱化他们对于色情内容的迷恋。
少年和手机,二者本质上都与淫秽信息无缘,但并非绝缘。淫秽色情往往无孔不入,尤其是在人为理性不足以战胜欲望的时候。
光明日报:手机涉黄谁之过2009-11-27 |
光明日报:手机涉黄谁之过2009-11-27 |
陈 木:“系鞋带的爷爷”让教育很尴尬2010-12-13 |
中华工商时报:网瘾手机黄祸及其他2009-12-04 |
金 苍:焦点对准爹之外别忘了查车牌2011-09-09 |
刘昌海:杜绝未成年人“屏奴”的功夫在网外2013-10-25 |
中华工商时报:网瘾手机黄祸及其他2009-12-04 |
熊丙奇:让青少年推动网络健康发展2015-06-09 |
蒋 萌:“三少年杀老师”不担刑责,合法不...2015-10-22 |
高校两性教育该怎样跑赢“快播”2016-01-1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