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拘一格的作业点赞
张烁
//m.auribault.com
2016-02-25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寒假结束了,与以前呆板生硬的习题合订本相比,各地各校五花八门的寒假作业给了我们不少惊喜:有“美食地图”,要求孩子记录当地小吃,探寻背后的故事;有“压岁钱”管理,培养孩子理财意识,顺带考察利息计算能力;有看电视剧《芈月传》,理清人物关系,学习先秦历史;有“孝道作业”,要求孩子跟父母深聊一次,给父母洗洗脚、捏捏肩……
作业变化的背后,悄然发生着教育理念的变化。就在几年前,这样“不做题、不提分”的作业还会招致家长不满,甚至联名要求学校补课的都有之。可随着教育改革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光有应试能力、做题能力是不够的,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成长、滋润,不拘一格布置作业,正是体现了“分数导向”向“综合素质导向”的转变。孩子们的惊喜和家长的肯定,也印证了素质教育的真正深入人心。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今年教育部门的工作要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德育工作应该如何开展?落脚点应该定在何处?其实,答案就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一点点转变中。例如,“我当一天家”,让孩子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懂得何谓责任;给父母洗洗脚、捏捏肩,是一种对于孝道的倡导;学做一道菜、学会洗衣服拖地,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
不过,在不拘一格的同时,学校和老师也要考虑到作业的可操作性,不能光图“高大上”,忽视了一些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接受能力。比如“旅游日记”,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条件带孩子旅游,徒增家长和孩子的负担;再如给父母洗脚时拍照,让日常温馨带上了作秀味道,反而适得其反。不拘一格的作业如果能考虑到这些细节,将会更加“适销对路”。
瑕不掩瑜。这样的寒假作业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更体现了教育指挥棒转变的努力,为不拘一格的作业点赞!
编辑:周文
“感谢政府”2011-05-05 |
挣“官分”2011-05-06 |
干部每年下乡种地1个月2011-05-06 |
张西流:别种了农民地荒了工作田2011-05-06 |
“均贫富”2012-05-18 |
赵 畅:从“莫言的学历”说开去2012-12-11 |
申国华:“学习时间”不是挡箭牌2013-12-20 |
奚旭初:价格放开不等于“放任”2014-12-23 |
大众话题:乘客帮“黑车”司机逃责为哪般2009-02-27 |
乘客帮“黑车”司机逃责为哪般2009-02-27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