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需求,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担负这一使命,首先要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几个重要特点:一是产业升级转型及其高端化、多样化发展趋势,低端化的单一型产业将逐步淡出或淘汰;二是产业跨界发展的融合性趋势,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金融投资与实业投资融合,以及各类产业的交叉、融合和提升,将成为具有方向性的发展趋势;三是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使得劳动对象的非物质化成为重要趋势;四是“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信息化技术的普遍运用,更成为带有全局性、整体性的产业发展趋势和基本要求。
其次,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新变化,高校必须认真研究、积极应对。职业变迁成为职场常态,通过对全国近5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半年内职业变迁率的调查发现,无论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后半年内职业变迁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本科在23%~25%,高职在42%~52%左右)。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业界新共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各国也都在积极探索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英国《高等教育的框架》和《21世纪的教育和训练》提出高等教育开展综合教育和学科交叉,美国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置了“交叉学科”学科群,从应对产业升级转型、跨界融合发展的需求来看,多技复合型人才是未来人才培养的一个主导和重要方向。
近年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革新教育理念,率先推进“专业+”改革。“专业+”改革的总体框架设计是:作为全校的制度性要求,每名同学入学后均须参加“主干专业+拓展专业”学习,主干专业为其高考录取专业,拓展专业为其入学后自主选择的专业;三年制专科总学分120分,其中主干专业105分,拓展专业15分;四年制应用本科总学分约160分;总学分中理论课学分占48%,实践性学分占52%;完成上述学习,可同时颁发传统的学业证书及深职院独有的《拓展专业证书》。
“专业+”改革的具体实施模式为:一是院内拓展,即在二级学院内不同专业之间的拓展组合,主干专业与拓展专业的关联度比较高;二是校内拓展,即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跨学院任意选择拓展专业,主干专业与拓展之间专业跨度较大。
为了让“专业+”改革落地,我们打造了跨界合作平台、学生创意创业园等。多年来学生创业率保持在5%左右,2015年学校获全国首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专业+”改革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以往的辅修制,其重要意义在于,以整体性的制度设计,确立了服务新常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主干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突破既有的专业壁垒和学科专业边界,实现跨界融合、资源共享;突破既有教育教学组织模式,建立开放、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突破一考定终身的“计划型”弊端,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