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张 楠:教育改革的温度可以期待 
//m.auribault.com2015-05-08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教育改革是有情怀的,更是有温度的,它带给了老百姓内心的温暖,给人勇气去抵御不济的命运

  每年这个时候,都能触摸到中国各地莘莘学子的梦想。不久前,北大、清华等全国46所高校启动农村学生专项招生的消息引爆了网络。我深深感到,在平凡的世界中,改革开辟的梦想生长空间多么令人激动。

  我在教育系统工作,对近几年来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也用心感受着改革带来的变化。

  前段时间同学聚会,大家回忆起学生时代。一位来自贵州偏远山区的同学想起了家乡,村里的小伙伴都相信通过高考可以走出山区,改变人生命运。但确实太难了,农村学生考上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比例太低了。即使考上,家里也可能负担不起费用。

  现在情况已大为改观,这几年家乡孩子上重点大学的例子不断增加。同学举了表弟的例子,成绩一直在年级前10%徘徊,按照他当年的高考情形,上重点大学几乎无望。但因为去年“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招生规模的扩大,他表弟顺利考上了一所重点高校。家里又开始因学费负担和孩子前程纠结,最后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得以顺利解决。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他讲这个例子时,那种“终于等到你,还好我们没放弃”的会心一笑。我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改革政策的落地,陡然觉得教育改革是有情怀的,更是有温度的。它带给了老百姓内心的温暖,足以给人勇气去抵御不济的命运。

  我姑姑住北京昌平,家里有个“奥运宝宝”即将上小学。前几年常听她说小区里家长们的烦恼:没门路,没关系,择校不成,心里焦虑。今年,姑姑的忧愁已烟消云散,脸上满是期待。北京市以首次启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服务系统为契机,全方位堵住“条子生”“共建生”,让和姑姑情况类似的家长们一下子吃了定心丸。姑姑说,已经有孩子轻松上了家门口不错的小学。

  当然,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看到今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公平和自主的特点更加鲜明。但如何保证考生在较为简短的个人陈述中脱颖而出?高校如何在不足一月的初审时间内科学公正选才?这些固然都是问题,有些甚至会从另一个角度触动利益的藩篱。但是,我们更应着眼长远,在理顺了政策、加强了规范、不乏“破冰之举”的改革面前,上述“问题导向”不正是促进改革见实效的有力助推器么?

  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与其说是教育问题,不如说是民生期盼。从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人数2014年较上年增加11.4%,到印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再到国家助学贷款标准提高,改革故事一直在书写。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置于更加突出位置。当改革的春风拂过大地时,听到的是新开篇婆娑过时光的声音。

  我期待教育改革的好声音不断涌现,我更愿意当好教育改革的述说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