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邓昌发:拒录“品德差”学生是教育的悲哀
//m.auribault.com2013-10-24来源: 沈阳晚报
分享到:更多

    日前,深圳市公开了2015中考政策意见修订稿,将思想品德纳入考察科目,由各区教育部门、学校组织考察,思想品德不合格者,高中学校可不予录取。“思想品德不合格高中校就可以不录取”遭到网友广泛质疑:思想品德的内涵是什么?标准谁制定?如何评核?(10月23日《北京晚报》)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常用“人品差”调侃朋友遇到囧事。而如今在深圳市,“人品差”居然有了官方鉴定:由各区教育部门、学校组织考察。诚然,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深圳市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品德,用心不可谓不良苦。然而,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发展的过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到某个年龄阶段就定型不变。正因如此,深圳市提出高中学校可拒录“思想品德不合格者”,未免太过偏颇。

    有人质疑,思想品德的内涵不好把握,无法制定一个明确标准,但就算有评核标准,学校也不能将那些不符合标准的学生拒之门外。在崇尚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的当今,深圳居然提出高中学校可拒录“品德差”学生,不能不说是一种倒退。更何况,这些初中毕业的学生,即便思想品德真有问题,也应该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品德差”的学生理当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监督、感化的对象,而非排斥的对象。种种事例证明,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一旦背负“品德差”的标签,他们容易形成和强化这种自我认知,加之受到歧视,被剥夺或限制过多的权益和机会,他们很可能会陷入“破罐破摔”的恶性循环之中。这从根本上有悖以人为本,与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

    说来说去,拒录“品德差”学生是一叶障目之下的懒政之举。如果我们把“品德差”的责任统统推给一个未成年人,并让其承担学无所教之责,未免太不负责任了吧?再说,没有谁敢保证一个好学生能永远优秀下去,一个“品德差”的学生就会永远堕落下去。我们理当用发展的眼光教育好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退一万步说,如果所有的孩子天生都是优等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

    要抓好学生群体的思想品德,应该着力创造一个能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品德差”的学生成为优秀学生的社会环境。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才是真本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