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下尤需制定系统性战略-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国际

大变局下尤需制定系统性战略

冯玉军
2018-10-15 15:32:15  来源: 环球时报

  当今世界正面临冷战结束以来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国只有正确把握世界局势变化的实质,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制定妥善的战略方针、运用有效的策略手段,有效维护国家战略利益,保障和平发展目标的实现。

  纵观当下时局,有四个变化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一是从国际战略格局来看,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增强,美国“一超”地位并未实质性衰落,新兴经济体遇到诸多困难,多极化进程暂时遇阻。客观而言,美国较快克服了金融危机冲击,正引领新能源、新工业和新军事三场革命,其经济发展、金融霸权以及国际战略影响在以“美国优先”的方式反弹。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后受到西方强力制裁,国际环境急剧恶化。但在普京与特朗普赫尔辛基会晤后,美俄外交与军方的联系渠道得以重启,俄正试图小步慢跑地从美欧高压下解套。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改革进入关键阶段,美国挑起的对华贸易战暂无缓解迹象。从美方一系列动作看,美国对华战略认知正发生中美建交以来的最重大转向。

  二是从国际秩序的角度看,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和多边主义国际规范遭受冲击,现实主义和保守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重新抬头,这既表现在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中,也体现在国际关系和大国博弈里。特朗普上台后积极推进“美国优先”原则,单边主义盛行,但一系列“退群”并不意味着美国要重拾“孤立主义”,而是要重塑美国主导的国际规则与机制。尽管引起盟友的质疑、抱怨和其他国家的抵制,但还是迫使后者谋求与美达成妥协而非正面冲突,新近达成的美墨加协定以及进行中的美日、美欧贸易谈判都是例子。由于全球产业链的高度关联,美国与中国“完全切割”、把中国排除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的企图无法达成,但其可能给中国带来的冲击不可不查。这也是中国坚持维护基于公平与规则的多边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点。

  三是从国际关系的运行实践看,各主要国家的对外政策更加务实,运用不同手法来维护和拓展自身利益。特朗普高举“美国优先”大旗,携全球霸权之势,以施压、讹诈、制裁等手段横冲直撞,有所斩获;普京一面谋求改善与西方关系,一面加速东转;埃尔多安在重重危机面前不得不委曲求全,主动改善对德关系,甚至倡议举行“入盟公投”;沙特、哈萨克斯坦等国也都在纵横捭阖,推进多元平衡外交。在民族国家仍是国际关系体系基本单元的情况下,在国际议事日程日益复杂、多重博弈趋于紧张的现实面前,不选边站队、搞多元平衡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务实外交选择。

  四是从治国理政的取向看,国内议题的重要性高于对外事务,各大国纷纷把主要资源、精力放在解决国内事务上,外交为内政服务的色彩愈加明显。大变局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攘外必先安内。特朗普重塑国际规则的目的在于为美国赢得实际利益,因此他言必称推进美国经济增长、减少贸易逆差、促进民众就业;普京总统就职演说的核心是保障民生,承诺居民实际收入增速要高于通胀增速,在退休制度改革引发争议之际,他也亲自督促政府和议会对法案做出多项微调。

  世界大变局下,尤其需要中国制定系统性战略以处理好内外两个大局。考虑到时局的重大变化,在战略制定时要兼顾内外、以内为先,通过切实深化改革让发展的红利惠及所有民众,提高公共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只要内部稳,任何外患都无大虞。同时要以高度的耐心和智慧处理好中美关系,避免中美贸易摩擦转向全面战略冲突,化压力为动力,寻求中美之间面向未来的“新战略共识”。只有直面现实、勇于担当,以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奉行独立自主、多元平衡、睿智务实的外交,才能避免“新冷战”和“两个平行市场”,切实保障中国和平发展大业。(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数一亿粒米”现象并非个案

    小学阶段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的辨识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具备能够进行下一阶段初中学习的学习能力

  • 中工时评:95后新员工缘何爱跳槽

    到今年秋天,第一批步入社会的95后大学生,工作正好满一年。但是,与他们的前辈相比,90后的跳槽更加频繁,短短一年时间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做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

  • 中工时评:中非合作: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拥有世界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金秋九月双方在北京的一次次“握手”,再次唤醒了两块大陆有关友情的温暖回忆

  • 中工时评:重信务实成就中非友谊

     在9月3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指引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人物

  • 见证人·第十期|李谷一:春晚常青树 歌声飘过40年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悠久历史,更源自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以及创作这些作品的德艺双馨的文化大家。

  • 厚积薄发迎来公路蝶变

    从上世纪80年代投身交通运输事业,到2009年退休;从陕西省交通厅计划处副处长,到交通部副部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从全身心投入公路建设,到深度参与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 李蓓:用“透视眼”为战鹰探伤

    人物小传:李蓓,航利集团压气机故障检查员,空军航空修理系统技术能手。曾荣获空军航空修理系统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名,工厂“三八红旗手”“质量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若非这身蓝色工装,你很难将李蓓和工匠这个身份联系在一起。

  • 千里追逃,让行贿人寸步难行

    “他不在的日子,我整天做噩梦,担心丈夫在缅甸吸毒、赌钱,害怕他被人陷害。这样的日子算是熬到了头,他回来了今年7月24日,江苏省连云港市外逃人员程志友在中缅边境的打洛口岸被顺利交接入境。这是该市监察体制改革后,首个在境外被抓获的行贿犯罪嫌疑人。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